徐天华训斥完暗卫大统领后,开始看起各地奏折。
大宁帝国又不是只有一个省的政务要处理,总不可能重心天天围着他转。
而且大宁帝国又不光是只有政务要处理,外面还有许多军事情报要分析处理。
金国那边已经尘埃落定,基本上已经进入全面被大宁帝国军管的状态。
李卫想插手,但是碍于没有军队的支持,只能空顶一个总督头衔。
他将自己的苦闷全部倾诉给他的派系老大,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
京都那边儿更多的是要求他忍耐,等那边儿和军方这边做完利益交换,他就有出头之日了。
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值得,深知自己被当做弃子抛弃的李卫,果断走上了一条大胆道路。
佛不渡我,我自成魔。
打不过就加入……
于是军方新添一员封疆大吏,势力更胜从前。
由于他的背刺,导致他们派系许多利益得受到侵蚀,甚至在即将成立的天山行省插不进人。
人事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所有官员避不开的重要问题。
谁掌握了人事问题,谁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话语权。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条件是不成立的。
虽然说李春芳几乎掌握了大部分大宁帝国官场的人事问题,但是最顶尖的那一撮人的人事问题,始终紧紧的握在相国大人手中。
当然,如果相国大人不开心,也是可以随时对李春芳进行调整的。
这就是人事问题的魅力所在!
这也是一大批人愿意前赴后继,甚至为了得到这个权力而不顾一切的原因。
其实官当到最后,他主要的问题就是研究人事问题。
只要他用好了人,用对了人,就能福泽一大片人。
把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不仅能物尽其用,还能彰显自己的眼界格局。
能为下属解决人事问题的领导才能有权威性,只有这样的领导,下属才会心甘情愿的听他的话。
天山行省的变故是李春芳派系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想到一向温顺懂事而又听话的李卫会背刺他们,就为了一个总督?
难道他不知道,只要他们在京都一发力,他这个总督随时可以朝不保夕吗?
还是他有着什么天大的好处给军方,让他们能通过运作来死保他的位置。
想不明白的李春芳派系直接在朝堂上对李卫进行弹劾,列举他一系列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证据,并把他以前贪污受贿的证据移交给了御史台和都察院。
一时之间,朝堂上弹劾李卫的奏章那是如同雪花一般出现。
而军方那边竟然罕见的出来为李卫发声,并对他在天山行省的所作所为作出高度评价,还拿出了他实施的一些政策作为事实依据。
看着双方吵个不停的徐天华,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纷乱的朝堂。
要是不争不吵,徐天华还真是对这个朝堂感到有些陌生呢。
毕竟自他入朝以来,这个朝堂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
有争斗是好事,这说明朝堂不是一团和气。
要是群臣上下一心,才让人头疼呢。
徐天华把玩着手上的玉器,仿佛在看一个绝世美女一样。
几位站在文官和武将最前列的人物也没有说话,他们是各个派系的领头人。
在这样的场合里,他们不便表态。
一方面表态就代表着最后博弈,另一方面是相国大人的态度尚未明朗。
过早的表态不仅会处于下风,还极有可能踩雷。
看着据理力争的双方,徐天华打了个哈欠。
真是无聊的一天啊!
为了个总督的职位吵到现在,到现在也没有人拿出个具体的方案来。
一方面就知道拿他的黑料攻击,另一方面则拿出他的政绩进行反击。
但都没有说要如何处理这个总督。
看着暗卫提供的秘密情报,他对这个叫李卫的官员,才有了那么一丢丢印象。
也是个站错队的可怜人。
好不容易把队站好了,又陷入了派系之争。
为了巩固自己的实权,这哥们儿极限演绎了一波三姓家奴。
教科书一样的操作啊!
他难道不知道人无信则不立吗?
这样投靠来投靠去的,也不怕哪天出点儿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