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分两步走,招人扩建猪圈、挖一个青储饲料池子,另一边赵信拜访何相咨询借钱搞诸屯监的事情。
何相府上,何尚书在偏听接待赵信,何芷兰在一旁奉茶。
“何伯父,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不知道合不合朝廷规矩,还望您指点。”
赵信把自己发展诸屯监,先借钱扩猪场买猪崽,雇人养猪,等猪有收益了,还钱之后,还有结余,就可以自己在屯田上种植了。
这就相当于诸屯监从一个财政拨款的单位,变成了自收自支的单位。
现在看起来肯定是一穷二白,但是未来呢?
何尚书还在思虑这件事的可行性,旁边的何芷兰倒是先急起来了。
何芷兰在旁边听赵信诉说问题的时候,只觉得赵信太厉害,居然能想到如此绝妙的主意,更是敬佩赵信的大公无私,居然自己掏钱来给公家办事。
鹅蛋脸上满是喜悦,连柳叶眉梢都带着自豪,果然不愧是我看中的赵大哥。
“爹,你倒是说句话啊~”
低头沉思的何尚书不说话,着急的何芷兰调皮地推了推她老爹。
何尚书正在想着赵信的建议,并且思维已经扩散了,被女儿推了一下,才回过神。
“啊~”
“哦,五郎说的建议啊?”
何尚书看着赵信满意地点点头,眼中尽是欣慰,手抚胡须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五郎的建议,其实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了,比如北方的军镇,以前那些粗犷匹夫只知道伸手向朝廷要钱。
后来朝廷就在部分军镇里实行了,军权政权合一,财政交给了他们自己,那就再也没有理由向朝廷伸手的理由了。”
赵信越听眼睛瞪得越大,这话听着怎么这么熟悉呢?
有没有一种唐末军镇割据的开端?
难道就没有人看到这种办法有一个极大的隐患吗?
何尚书看着赵信瞪大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更是点了点头,“想不到,你竟能一点就透,这种方法很不错吧?”
????
赵信脑后闪过一排问号。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个办法好的?这他娘的就是个饮鸩止渴的办法啊~
赵信小心地试探性问道,“何伯父,这个军政财三大权利聚集在一起,久而久之会不会出问题?”
出问题?
何尚书一脸懵,这会出什么问题?这可是甩掉那些军镇麻烦的绝佳主意啊。
赵信把自己的理解给何尚书说了一下。
何尚书越听越觉得,赵信这个脑回路为什么和正常人不一样呢?
“五郎啊?你知不知道西北边境的军镇不是干旱就少雨,在加上人口少,税都收不上来,他们从哪里积攒钱粮行不轨之事?也因为边境贫瘠,根本就没有人口,他们从哪里来兵源?......”
赵信傻了,他很想说可以通商啊~
但是通商,你得要有东西去交易才行啊,按何尚书说的,军镇都是一穷二白的地方,凭他们的脑子,根本不可能行通商之事搞活经济。
难怪,难怪唐末的军镇会割据一方,不是唐末没有人看出军镇会割据,而是当时的情况的,把三权交给地方自治,却是利国的好方法。
同样的,大乾也有有识之士,他们也看到了,只不过,在他们看来,军镇根本就崛起不了,所以根本就不担心。
赵信想得更多了。
何尚书仍说道,“当前想到的还只是军镇这样搞,可是你提出诸屯监也可以换汤不换药地搞起来,似乎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假如诸屯监在你的带领下,真的是不用朝廷一分银子,还是把诸屯监运转起来。
那么,五郎,你可就立大功了知道吗?你知道现在又多少衙门处于停滞状态,有多少衙门入不敷出?
一旦这个方法可行,那么就可以树立成典范,到时候......”
何尚书给了赵信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
有何尚书背书,那么赵信在诸屯监就可以放开手脚了。
养猪场的圈舍,已经全部推平了,本身结构就简单,半天功夫就推平了。
然后新猪舍的建造,地面用三合土夯实,圈墙用石头砌成,粪池不再在圈舍下方,而是后世标准圈舍那种,圈后方开洞,收集之后引流到化粪池。
接着是青储饲料池。
青储饲料可是领先了几百年的东西,别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