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此话并非虚言。而是他当真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倾国之力,于此决战。一国之社稷,系于一身。一旦行差踏错则万劫不复。
在这小小的长平,有赵军五十万人,而民夫、辅兵,刑徒一百五十万人。也就是说,单单是赵国在此处投入的人力便有将近两百万人,而对面大秦亦是一样,双方加起来在此地投入的人力将近四百万。
这是何等概念,人数上万,便是无边无沿,更何况是四百万人,汇聚此处,当真可以令山岳变色,河水断流。
正兵与辅兵一比三,这个比例并不算高,而且就这还是因为双方士兵足够精锐,加之大多数士卒都有武道修为在身,可以大大减轻后勤压力。但即便如此,要保证正兵的作战力,也需要大量的辅兵民夫和刑徒在一旁辅助。
这些辅兵民夫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杀敌,而是用来保障后勤,清理营寨,担土填河。大战之中一切细微末节都由这些人来完成,而正兵主要的职责便是用于厮杀。
而对于一国而言,供养数百万人,在前线作战,所需要的资源何其庞大,便是大秦面对这种大战,后勤压力也是空前绝后的,否则也不会积累如此久的时间方才发起征战。
就这还是因为沿途可以用船舶运送粮草辎重,大大减轻了后勤输送的压力,否则需要的民夫和辅兵只会很多。
说实话,在长平决战对于大秦而言,是有诸多不利的。此处并不靠近大秦边境,加上地形崎岖,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占优势,而且如今上党,已经投降赵国,赵国的后勤压力远比大秦要小得多。毕竟上党也能分担一部分。不过上党终究只是一隅之地,作用不会太大。
若无必要,其实廉颇也不想在长平与大秦决战,上党乃心腹之地。未曾经过赵国的经营,民心未曾完全归附。所以此处对于赵国也算不得太过有利,可他并没有选择,如今的赵国属实是避无可避。即便是不要这上党之地,双方也难善了。
廉颇在中军大帐之内,思忖良久,终究还是觉得贸然出战,多有不妥,对面那两人都非易与之辈,自己这边一旦轻敌冒进,露出破绽,一定会被对方抓住,那个时候这麾下五十万大军便危险了。
因而,他经过深思熟虑。终究选择了以守为主。秦军野战无敌,在此处若是与秦军野战,对赵军大不利。不过秦军想要突破他这五十万大军也有难度。不如以守代攻,继续疲惫敌人他不信,大秦这四十万大军会一直和他耗在这里。
这样的大战,他所能做的不多,他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能够胜过大秦,而是要如何保全自己。自己这麾下五十万人,容不得太大的损失。一旦损失太大,赵国的脊梁便断了,以后想要再站起来就难了。
于是经过数日的对峙之后,陈凡与白起神色凝重的发现对面的赵军大营,迟迟按兵不动,反而开始热火朝天地修建营寨,垒筑高墙,一点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
这恰恰是他们所担忧的,也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廉颇的谨慎超乎他们的预料。他们想着,廉颇再不济也终究要先和大秦打过一场,无论胜败,而后再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应对,但廉颇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开始建立坚固营寨,垒筑高墙,做出一副死守不动的模样来。
在一处山峰顶端,陈凡与白起并肩而立,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看着对面赵军的营寨拔地而起,如此还不满足,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被修建起来,不断被加固,赵军的防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坚固,仿佛一个乌龟壳子,根本不留任何破绽。
“都言廉颇善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能够支撑赵国至如今的名将,赵国之地多年而不失一分一毫,其功在他!”陈凡叹了一口气,他只觉得有些无奈,对面的廉颇真是谨慎到了极致,根本没有和他们硬碰硬的打算,除了一开始的试探和小摩擦之外,根本没想过发起大规模的战斗。仿佛打定主意,要和他们打消耗战。
“盛名之下无虚士,能被天下之人,公认为善守之将又岂是易于之辈。其人营寨布置,防守做的井井有条。毫无破绽,进可攻,退可守,坚固却又不失灵活,好似一副龟壳,但这龟壳之上却布满尖刺,我等一旦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白起也是忍不住赞叹。
“至少也要先打一仗吧,无论胜负且先看看情况,摸摸底才对,哪有一上来就摆明了死守!他就不怕影响士气?”陈凡摇了摇头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哪有廉颇这样打仗的?一上来就放弃了进攻,打算死守,也不知道其麾下将领和将士该如何想。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