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南柯在自己的庄园接见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以前的那些亲卫,还有食邑中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作坊和店铺的掌柜。
这些可都是把他们全家人的性命都和孟家拴在一起的,绝对忠心不二。
他们这些人手底下都会有不少人,比如一些徒弟,比如食邑中的其他百姓,比如店铺作坊里的伙计们。
这些手下人不能说绝对忠心耿耿,至少也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对于孟家同样都是死忠。
至于其他的一部分,只能说是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可能不会把命或者家人的命交给孟家,但不代表人家就会背叛孟家。
毕竟他们这些人一开始算得上是孟家养活了他们,救了他们的性命。
当年的百姓们,可是没有几个能吃饱饭的,每年被饿死的人都有很多。
也只有当他们到了孟家,全家人才吃饱饭,穿暖衣了。
他们在孟家的待遇,那可是有名的优厚,是大唐最高最好的待遇。
所以他们即使不会卖命,但是也不会轻易地背叛。
趁着这个机会,孟南柯轮流接见了一下这些人,又去那些庄园和作坊还有店铺巡查一趟,鼓励鼓励这些人,和他们谈谈心,给点奖励,解决一些他们的切身问题。
然后又去了近一些的书院,看了看那些初级书院里的孩子们,和那些老师先生。
这里的老师先生,大多数还是以前的第一批跟着他学习过的人,也有这几年去长安进修过但是成绩又不是很优秀的人,回到老家到了初级书院教书育人的。
初级书院里初期以启蒙识字为主,两年后学习一些文章,然后主要是学数学。
这些学生五年后会进行一次考试,一般人基本上没有继续读书的可能,只有成绩非常优秀的那些学生,才会去往大唐帝都长安,进入中级书院里继续求学。
如今大唐虽然不是强迫命令全部孩子必须要去书院读书,但是基本上没有人不去,除非家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或者是家长太过分。
十年前,大唐的识字的人,差不多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全国也不过十几万人认识字,而稍微高深些的学问人读书人,那就更少得可怜。
如今大唐识字的人,估计至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那些中老年人每天都要忙着劳碌养家糊口,除了一些书香门第,普通百姓们很少有人去读书的。
但是对于现在七八岁以上到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那就基本上都是认字的。
如今大唐至少也有一两千万人多少认识一些字,不算是文盲了。
现在世家大族已经控制不住朝堂官场了,如今大唐可不像隋朝,也不像武德年间,那时候只有世家大族和很少的寒门才能读书,所以他们把控住朝廷的官员任命。
朝廷总不能安排不认字的人做州府衙门和县衙的官员吧?更别提刺史和朝堂上的重臣,更不会让文盲任职。
所以李世民刚继位之后,整个朝堂和各地官员,基本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世家之人。
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等等吧,任何一个站在朝堂上的官员,背后都有家族支持。
也就从贞观年开始,从孟南柯的书院开始,朝廷才逐渐的有普通百姓人家出来的官员。
书院已经改变了大唐的官员入仕途径,不再全部是世家举荐。
再加上从书院出来的学生都是比较务实求真的,不像以前的读书人光会嘴炮,所以现在大唐才会越发昌盛强大。
孟南柯去了莱州的几个书院,了解一下现在的教育情况,询问一番老师的要求,给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等李世民他们处理完了那些贪官们,大队人马开始朝着长安出发了。
如今的水泥路行军非常迅速,很快他们就到了洛阳。
洛阳在大唐是河南道治所,是中部最重要的城市,是东都所在。
长安城在现在作为大唐的都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也需要考虑考虑以后的问题。
长安城比较麻烦的,就是地处关内,地少人多,一旦出现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就必须从河南、山南、江南、淮南等各道调运粮食。
现在大唐人口增长很快,估计要不了五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达到十亿左右。
到时候作为大唐的都城,估计人口会有五百到八百万。
如此多的人口,长安城应该是养不起的,关内也是养不起的。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