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站在地图前,眉头微蹙。他的目光紧盯着地图上密布的运河、道路与试点标记,沉思着粮食流通的难题。
“陛下,河南试点的粮食增产显着,但多余粮食堆积在仓库,销路成了大问题。”叶知秋递上一份奏报,神情忧虑,“地方士绅控制的运输队伍,拒绝参与新的物流计划。若不能迅速打通渠道,这些粮食只会烂在仓里。”
“士绅拒绝?”崇祯冷笑,手指敲击着桌面,“既然他们不愿做,那就另找人。”
他抬头看向王安:“最近有哪些商人对试点粮食流通感兴趣?”
王安立刻呈上几份名单:“陛下,这些商人多为江南富商,财力雄厚。他们提出愿意承担试点粮食的运输与销售,但条件是希望获得较低的税率。”
“低税换高效。”崇祯点了点头,目光冷静,“朕可以答应,但必须附加条件:他们的队伍必须优先运送试点粮食,且价格不得过高,确保百姓买得起。”
数日后,崇祯亲自在乾清宫召见了几位商人代表。他们一身整洁华服,神情恭敬中带着几分试探。
“陛下召见,实乃商界的荣幸。”一位年长的商人恭敬地拱手道。
崇祯开门见山,“朕的试点粮食需要流通,你们愿意承担运输和销售。朕可以降低税率,但你们需要保证百姓利益。”
商人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年轻的商人小心试探:“陛下,我们愿意全力配合。但粮食运输涉及路费、人力成本,若价格压得太低,恐怕难以维持。”
“难以维持?”崇祯微微一笑,目光如刀般看向他,“朕既然能召见你们,就有办法让你们维持。低税的政策是朕的让步,但若谁胆敢以此牟取暴利,朕不会留情。”
他顿了顿,语气冷冽:“你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商人们立刻躬身赔罪:“陛下误会!我们绝无异心,一切听从圣上安排。”
几日后,新物流计划迅速落地。崇祯亲自调阅方案,确保每一条细节都能高效执行:
降低税率:针对试点粮食运输,取消部分附加税,设定固定低税额。
物流保障:商人负责运输车辆和人力,玄卫提供安全护送,确保运输不被地方势力干扰。
价格控制:设立朝廷监督岗,检查市场价格,防止商人哄抬物价。
清晨,朝堂上肃穆而紧张。崇祯宣布与商人组织合作,制定低税高效的物流计划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面,瞬间激起了朝堂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顾时康率先出列,拱手跪拜后,高声说道:“陛下,此举虽有利于试点粮食的流通,但却将朝廷的根基置于商贾之上!重商轻农,违背祖宗之法,更恐损伤国本。”
他顿了顿,话锋更为犀利:“商人逐利而行,唯利是图。陛下若依赖商人运粮,恐怕会助长奸商之风,令地方百姓更为受害。”
此言一出,几名清流官员纷纷附和。
“陛下,农为国之本,商为末业。若将粮食流通交由商贾,恐扰乱农商秩序,动摇大明基业!”
“请陛下三思,试点改革已破例颇多,若再如此纵商,实在难以服众。”
崇祯端坐在龙椅上,冷眼看着下方的争辩。他目光如炬,扫过这些高呼“祖宗之法”的官员,语气冷冽:“诸位口口声声说重农轻商,那朕问你们,祖宗之法能填满国库?能解决粮食堆积的问题吗?”
周延儒面色微变,试图辩解:“陛下,国库空虚乃因地方财政滞后,非商贾之力所能补足……”
“住口!”崇祯一拍龙椅,语气凌厉,“国库滞后是谁的责任?是你们这些口喊祖宗之法,却无一计可施的庸臣!”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崇祯站起身,步下台阶,直视众人,声音低沉却有力:“朕不依赖商人,是因为朕愿意相信朝中有人能解决问题。但事实证明,除了空喊口号,你们谁能为朕解决试点的物流问题?谁能为百姓争得公道?”
他转身环视全场,语气愈发坚定:“朕降税,是为了让粮食走出试点;朕重商,是为了让百姓吃得起饭。你们若有更好的办法,尽管上奏。若没有,就退朝。”
保守派官员面露难堪,却无人敢再多言。朝堂上一片压抑的沉寂,只有崇祯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朕的政策,是为大明百姓而行,不是为你们的私利。记住,谁敢再以‘祖宗之法’阻挠,朕决不轻饶!”
崇祯亲自巡视试点粮市的物流操作。从田间装载到河道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