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满乾清宫,大殿内却笼罩着一股凝重的气息。今日的大朝会注定不同寻常,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反对声愈发高涨。一些官员甚至联合地方士绅,以各种借口试图阻碍计划进程。
崇祯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俯瞰满堂文武百官。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详细的奏折,其中记录了改革试点的成效数据,以及玄卫截获的反对派活动情报。
“诸位爱卿,”崇祯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而威严,“三地试点改革已过去半年,朕收到的奏报显示,百姓感恩戴德,地方经济回暖,粮价逐渐稳定。然而,朕听闻,仍有部分官员认为改革不可持续。今日,朕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听到皇帝的话,钱谦益率先出列,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改革已见成效,臣等也深感欣慰。但臣以为,试点的成功不能代表全国推广的可行性。高产作物虽然增产,但其长远影响尚未可知,地方反对声亦需重视。”
紧随其后,另一位官员也站出附和:“陛下,高产作物的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利、肥料支持,试点有朝廷拨款支撑,而全国推广恐难以为继。臣以为,应慎重行事。”
此言一出,朝堂内低声议论起来。一些官员更是趁机附和,试图掀起更多反对的声浪。
当侍卫将那株饱满的稻谷放置在大殿中央时,崇祯缓缓走下龙椅,站在稻谷旁,环顾百官。他伸手轻触稻穗,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株稻谷,是河南试点的成果之一。诸位爱卿,”他抬眼看向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试点地区通过合理施肥、轮作和水利灌溉,每亩地的产量达到了普通稻谷的三倍以上。这是事实,不是臆想。”
一位官员忍不住出列,语气中带着几分质疑:“陛下,此作物虽看似丰收,但试点与全国情况不同。朝廷拨款充足,自然能有此成果。若无此支撑,是否还能取得如此效果?”
崇祯微微一笑,目光如刀般直视那官员:“所以,你的意思是,改革成效只是‘装样子’?”
那官员顿时噤声,冷汗渗出。
“朕并非在朝堂上陈述理论,而是在展示事实。”崇祯缓缓举起手,一道柔和的绿色光芒从指尖蔓延至稻谷,稻穗微微颤动,根茎处的泥土透出淡淡的光辉。
钱谦益微微颤抖,连忙跪下:“陛下,臣绝无私心,只是担忧改革过快,恐引发地方混乱。”
“地方混乱?”崇祯冷笑,“河南的百姓为什么没有混乱,反而自发上书请求扩大改革?你所谓的混乱,是来自百姓,还是来自士绅?”
钱谦益抬头想辩解,却被崇祯打断。
“朕问你,顾文衡为何能囤积粮食、操控价格?又为何有官员与士绅之间频繁往来?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究竟是在为谁谋利?”
钱谦益满脸冷汗,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这些……这些或许是个别士绅的行为,臣等并不知情。”
崇祯冷笑:“不知情?玄卫截获的密信上,署名可是不是假的。”
崇祯双目微闭,心镜术悄然发动。他的声音缓缓响起,却直击每一个官员的内心:“你们害怕改革,因为它会触动你们的根基。你们担心百姓吃饱穿暖后,不再依赖你们的施舍和剥削。”
此时,崇祯的手中浮现一簇蓝色火焰,光芒在朝堂中摇曳。他的语气愈发冷冽:“朕告诉你们,改革的路已经开辟,阻挡者,必付出代价。”
“陛下息怒!”几名官员立刻跪地,语气惶恐,“臣等并非反对改革,只是希望稳中求进,绝无恶意。”
“稳中求进?”崇祯冷笑着走向他们,蓝色火焰在指尖跳动,“那为何你们的奏折中,只有阻挠改革的理由,却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建议?稳中求进四字,原来是你们逃避责任的遮羞布。”
崇祯冷冷扫视众人,收起火焰,语气稍缓:“诸位,改革不是朕一人的事情,而是为天下百姓而行。若你们真心为民,便为朕提出解决之道;若你们只想阻挠,朕绝不姑息。”
一位中立派官员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圣明,臣愿提议,在现有试点基础上,选定更多适合地区,逐步推广高产作物。同时加强监管,避免地方士绅再次操控粮价。”
崇祯点头:“此言可采。朕会派玄卫协助地方官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另一名官员也随即跪拜:“陛下,臣以为,应在粮市推广中设立固定价格区间,避免市场波动过大,引发百姓恐慌。”
“很好。”崇祯目光一扫,声音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