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只能收到两成的预付款,余下的货款要等下个月跟一品居结账的时候才能收到,目前只能由赵鸿义先垫付着各项开支,好在他还有几十两银子的流动资金,财政压力并不大。
兜里有钱的赵鸿义本来还想低调一些的,毕竟人怕出名猪怕壮,自己实力还那么弱小,简直如同小儿持金过闹市一般。
但是现在赵鸿义有钱已经是全村人的共识了,不管他承不承认,大家都这么认为。
赵鸿义索性也就不装低调了,该吃吃,该喝喝,不但每天都要吃肉、吃鸡蛋,还给全家人都买了新衣服,家里也添置了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
母亲、姐姐和妹妹每天都有肉和鸡蛋吃,气色比起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特别是玉珠和珍珠两姐妹,她们本来瘦削的脸都渐渐开始圆润起来。
而本来打算买地收租的计划也被赵鸿义暂时搁置了,因为附近都是村里同族人的地,钱出得少了人家不肯卖。
这年头的人都把土地当成命根子一样看待,不到山穷水尽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不肯卖自家的地的。当然少数败家子例外,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崽卖爷田心不痛”么,说的就是这种败家子。
而赵鸿义在村里的风评也渐渐开始有些不好了,有说他奢侈浪费、只知道大手大脚花钱的;也有说他小气,发达了也不肯接济同族的;种种情况不一而足,反正赵鸿义的形象在同村人眼里开始朝着二世祖、败家子的方向慢慢滑落了。
不过赵鸿义对此都嗤之以鼻,毫不理会,毕竟不遭人妒是庸才。这些人看到他赚了些钱就一个个趁机上来打秋风,被拒绝后当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印象。
一晃又是十多天过去了,农忙假结束,赵鸿义又回到了每天需要上学的日子。
整个假期,赵鸿义只背下了三分之二的《孟子》,进度严重落后了。而小说也只写到五万字,这还是他毛笔字已经练得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才达到的。现在他的毛笔字已经写得稍微有些样子,不再是一开始的不堪入目了。
开学的时候,赵鸿义按常规操作,给刘夫子送了几斤五花肉和五钱银子的礼。
本来赵鸿义计划送茶叶蛋的,不过现在茶叶蛋配方已经卖掉了,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按传统礼节送了猪肉。五钱银子按惯例来说算是送得比较重了,不过刘夫子给自己开小灶,进行课外突击培训,自己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好在现在自己也不差钱,送了也就送了。
不过刘夫子却对赵鸿义的学习进度很是不满意,一直督促他赶紧背完《孟子》。不过在课余开小灶的时候,刘夫子已经开始教他开笔写文章了,也就是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也称制艺、时文,是朝廷早已规定好的考试文章格式。文章内容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展开,不得随意发挥。
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开篇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为“入手”,意为起讲之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则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必须是两两排比对偶的文字,与“骈文”类似。最后还有一段文字作为总结。
因为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格式都被限制得很死,所以八股文作起来难度非常高,没有一定文字功底、没有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是很难作出八股文的。
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学苦练一途,赵鸿义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了他的八股文之旅。好在他的记忆力不错,刘夫子讲的各种规则、要求和技巧他都一一记着,只要多做练习,必然能够熟能生巧,做出合乎规范的文章来。
而这时,最为繁忙的“双抢”季节也终于结束了,忙碌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农夫们终于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过刚喘了一口气,夏税的征收工作也同步开始了,各地的里长们开始带着牌甲挨家挨户上门催收。
好在夏税每亩只征二升,折合成钱也就十几文钱,赵鸿义家的四亩田也才六十几文钱,换算成银两是六分多,加上火耗之类的额外负担,估计要接近一钱银子,不过目前对赵鸿义家来说这点钱已经是小意思了。
而修建作坊的计划也正式提上了日程。由于赵鸿义要读书,所以作坊的建造和监督就主要由大伯和母亲负责。而大伯是有建房经验的——多年以前赵鸿义家的房子就是大伯帮忙组织修建的。
好在这是乡下建房,土地是房前屋后的空地不需要买,材料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