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早起御门听政,皇帝气色很不好,但看上去情绪一切如常。
但朝中不少大臣心里如明镜一般,既然皇帝不说,便表面上都很默契,谁也不敢妄加议论、揣测天意。
之后一整日,皇帝哪也没去,一直待在弘德殿。
今日的折子好像特别多,怎么看也看不完。
他时常提笔忘字,坐着坐着,思绪就离开了奏折上的内容。
无论别人怎么说、调查的结果如何,儿子到现在都没有来找他,给他一句解释,让他不由自主觉得寒心。
可明明气急的时候什么心思都动过,事到如今如何发落,也只需他一道旨意,他却轻易做不了决定。
到底是亲儿子,他心底里还是希望,希望这件事仍有隐情,尽管这希望已经是那么的渺茫。
东厂的人都亲耳听到了,甚至已有人付出了性命,此事是设计、构陷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
何况此等巧妙又看似天衣无缝的布局,该有何等的深仇大恨驱使,才至于非要置大皇子于死地。
以大皇子的温吞性子,不会与人积怨到那种地步。
皇帝放下笔摸了摸龙椅的扶手,徒自重重叹出一口气。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若非说大皇子是被人陷害,恶意最大可能是来自于这个位置。
但别人有可能因此招祸,可大皇子,莫说皇帝不信,便是朝中臣工,也都不会相信。
以大皇子一眼便能看到头的未来来说,他不足以成为任何人的威胁,也便根本不至于让人定下如此毒计,煞费苦心必要断其后路。
思来想去又回到了原点,下不了决心又毫无头绪。
皇帝很是心烦。
过了一会儿大太监全德进来送茶水,小心翼翼道:“皇上,姚嫔娘娘又让侍卫代呈陈情书给您。”
一转眼姚嫔被禁足三个月了,陈情书近日皇帝几乎隔一日就能收到一封。
他知道姚嫔想干什么,端午家宴不比时节家宴,不仅仅有后妃参与,皇子、公主和朝廷显贵也都会来。
若姚嫔端午家宴不出席,会更加引人非议,颜面扫地。
罢了,已三个月了,她应该也吸取教训了,何况安宁润出巡没出什么乱子,地方官员还上表说他举止得益、谦和有礼。
即便看在儿子的面上,也该放她出来。
陈情书被皇帝搁在了一边。
“你去告诉她,端午前一日朕会解了她的禁足,此后务必要安分守己,莫要再生事端。”
全德垂首称“是”,退了出去。
——
戌时,大皇子府值守校尉和禁军换班,今夜又是董齐昌。
巡捕营把总罗汉再次登门拜访,这次还多带了两个人。
见到大皇子,三人跟见了亲妈一样,跪地哭成一团。
“大殿下!您就听属下们一句劝吧!您可万万不能就这么挺着脖子等着皇上砍啊!”
大皇子动了动嘴唇,把三人扶起,什么都没说。
若今日之前,他还有信心果断回应一句“父皇不会的”,可今晨听了董校尉的话,他觉得已经没什么不可能了。
他明明含冤受屈,可他的父皇……却想杀他。
看着眼前这三位过去跟过他的旧部,大皇子心中更觉苦涩。
罗汉昨夜就说过,为了来见他,弟兄们不惜散尽家财打点了一圈,这才“感动”了董校尉。
想必今晨的善意提醒,都是他这些兄弟的银子响。
可即便如此,罗汉的建议却是要不得的,他宁可一死,也不想落个千古骂名。
想到这,大皇子强作欢颜,再命人去弄了一桌酒菜。
“今夜不说其他,你们心中念着我,我感激不尽,咱们不醉不归。”
罗汉三人快速交换了一下眼神。
等一会儿大皇子上头之后,再试试别的说法,若再不行就来硬的。
酒过三巡,大皇子连话也说不利索了。
“今宵有酒今宵醉,咱们今宵尽欢……也不枉相识一场。虽说可能没有下次……但我安仁荀无悔!”
罗汉三人只是微醺,听出了他话里亦有不甘的意思,立马七嘴八舌顺杆爬。
“您给皇上尽忠尽孝,是个大忠臣、大孝子。”
“可这次皇上做的,实在是叫弟兄们看着都觉得寒心。”
“弟兄们过去跟过您,知道您是个宽宏大量的人,按说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