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韩家军营里,至明刚下马车,韩庭就到了,远远地就张望着熟悉的马车,许久没见着车上下来人,就淡淡问了句:“人呢?”
至明下了车辕就行礼了,原想禀报,但看齐王这副等不及的模样,实是好奇,某种心里作祟,就装会傻充会愣,直到这时王爷开尊口问他,他才似猛的回神,道:“跑了。”
韩庭皱眉看向他,“跑了?怎么回事?”
“属下到时恰巧遇上右相独孙刘爱菊调戏林公子,本想上前解救,不料有人先属下一步将林公子拉走了。他们往人群里跑,属下驾着马车进不去,就跟丢了。”
“和谁跑了?”韩庭肃颜敛容,倒是瞧不出对此事是挂心还是不挂心。
至明正经了神色答道:“不认识,今日一同出狱的,可要查查?”
“不必了,既是学子,那便还会再见的。”韩庭挥挥手,让他走了。
原是想着小书生那模样,不像见过世面的,找来替他安置住处,这样打听起来也容易。不料至明竟是没能将人带来。
罢了,指不定他俩无缘呢。
杨扬清和程茂淳离开后,卫思易当下便寻了起来,至午中,他才在城西街道旁寻到周家。
深秋的正午并不十分热,但他寻了大半天也是冒了些许薄汗的。
周府气派,一大门两小门,立着俩石狮,门外还有俩门卫,俨然是大户人家。
掏出那封信,卫思易心中道了声惭愧。当时得了他的一间客房,如今又要寻他的人帮忙,周家独子尚且如此平易近人乐于助人,难怪路上听来的传言多是赞叹其为活菩萨在世。
卫思易上前,将信递给一位门卫,“这位小哥,可否麻烦一下,把这封信交给你们家主。”
见来者是一位青衫书生,彬彬有礼,待人客气,门卫拿过,道了句:“稍等。”
“有劳了。”卫思易在门口站了会。
片刻后,门卫出来了,还有一位身穿华服的男子,四十岁左右,国字脸,嘴巴上方一横浓密胡须,正严谨地朝卫思易走来。
这中年男子看来就是大名鼎鼎众人皆赞的周州州牧,即周家家主周诚周开德了。
周开德详视卫思易,他家那小子虽广交友,但除了身边带着的,其余的不见得他对谁有这么上心过。
没错,他认为只见过一面就能让他给亲笔书信,还直接引着人到家的,着实不简单。所以他上下打量了一圈卫思易。
饶是他见多识广,也不得不承认此子相貌清中带妖、秀中有艳,美玉无瑕、粉如雕琢,不是闺中女子,胜似闺中女子,电光石火间他想到了莫非是那小子移情别恋了。
这个想法稍一冒头,自己就先给否决了,总之无论如何等那小子回来都得好好问问,现下,他说:“刚才那封信可是这位小兄弟给的?”
卫思易是一贯的谦逊有礼,拱手作揖:“是。启智说我若在京中遇到困难,可来找您,他说您会帮我。”
“既是录儿的朋友,就不必见外了,你若不弃,就喊老夫一声叔父吧。”周老爷疑虑打消,人也变得亲切起来。
卫思易顺着喊了声,“叔父。”
“诶,快随我进来。”周老爷招呼着人进去。
门槛真高,但是卫思易的腿也是真长,所以跨得毫不费力。
一路往大厅走去,挺长一段,路两旁有盛开的花,左右两侧是花圃,里头的花也开得正艳,假山旁的小树青翠欲滴,小厮走过,恭敬喊道:“老爷。”
周老爷应一声,继续走。
到了大厅,周开德坐于主座,招呼卫思易道,“坐,管家,上茶。”
管家应声行动起来。
卫思易略垂首后坐下,“叔父,我初来京中赶考,前两天不幸受拖累入狱,如今皇上下令重考,我这盘缠却是不多了,不知叔父可否借我些,解了我这燃眉之急?”
周开德闻言哈哈一笑,“小侄需要多少,我让人去取来。”
“我估摸着一百两。”
周开德明显一愣,道:“小侄真是盘缠不够,不是在与我说笑。”
看到卫思易很认真地点点头,真的不是在开玩笑,仍是诧异:“我以为是有事要办,需要很多呢。”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来,递给卫思易。
卫思易接过,一看,“这,叔父,一百两就够了。”说着把五百两的银票递回去。
周开德摆摆手,“小侄就收下吧,在这京中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