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货吧,着急呀。
老冯说,水路旱路啊,这么着急。
拉货人说,火车。
老冯惊讶的问,火车?
拉货人说,没跟你说吗?家里没货了着急,托了关系的。
货很快就装完了,一共也没有三十张驴皮,拉货人说,就这点。
老冯说,你不是说了吗?没货,哪儿都没货。我才来到这几天,就这些。
拉货人说,那下趟来还用给你带钱吗?
老冯说,不用,俩月都不用。
货拉走了两三天,老冯也没有下去收货。而是在家进进出出的,联系收货人。送货的人也没有几个,有时就跟大家坐在一起闲聊。
房东老刘问,冯老哥,最近你咋不出去收货了呢?
老冯说,我在家看着钱。大家都笑了,你们笑什么?我出门只能带几十块,家里还有那么多,我不得在家看着。
换成银票揣在身上也危险,有人卖货还得换回来不方便。
程大哥说,有你徒弟在家看着,天天都不走还能丢?老冯也笑了。
李大哥说,那你给我们讲讲,这东西这么挣钱,你为啥不去收货?
老冯说,说说。
王招艺说,说说,师傅你说说我也学学。
老冯说,今天人挺全,行,说说就说说。我不下去收货,是因为我收不来货。
你们看这两天有几个来送货的?从唐宋到明清,也包括现在的民国,古往今来,任何货物在涨价的时候,你是收不到货的。只有在掉价的时候,才有大量的货源。
以粮食为例,当粮价过高时,任何个人你也收不到粮。不管是地主还是百姓,手里的余粮都是不卖的,他们等待继续涨价。
灾荒年代更是如此,你家饿死人了,我家余粮都不卖。越不卖他就越贵,越贵越不卖。
反之,当粮食掉价时,人们会疯狂的卖粮,甚至会因为卖不上粮食而打架。会自己主动降低粮价。越贱就越卖,越卖就越贱。
供求关系完全能够决定货物的质量,数量和价钱。一千年前就是这样,再过一千年后依然还是这样。粮食是如此,驴皮既是如此。
这几天我去也收不上来货,他们在等待涨价。再过几天,当他们手里压了货而没有了钱,看着市面上还有货,能挣钱,但是没钱收的时候,他们会认可市面上的任何价钱,到时候收也好收,多了没人去,他们会自己送来。这与赔挣没有关系。
院里的人都听傻了,有些人一头雾水根本就没有听懂,而王招艺听懂了,跟大伯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比大伯讲的好。
是的,老冯说的对,没过十天,就有人来询问驴皮的价钱,但是问的多卖的少。
老冯准备下去收货了,他告诉王招艺,最低四块银元,如果又多又好就要等他回来,可以加点。
老冯上午刚走,下午就来了两个人,带了十几张驴皮,不过是四块银元一张不认卖。
说是现在涨价,需要加一点钱。王招艺说,那我做不了主,我也没有那么多钱,需要我师傅回来你们可以等。
这两个人都来过,就将驴皮放在了王招艺这儿,说,我们就先住在城里,明天再来。
第二天这两个人还没来,就又来了三个卖货,又拿来了十多张驴皮。
王招艺数了数,一共二十六张驴皮,五个卖货的坐在这儿等着。
王招艺有点着急,但他知道师傅最快三天回来。
中午赵姑娘出来将王招艺喊进了自己的屋,王招艺有点不想进,赵姑娘说,进来吧,大白天吃不了你。
赵姑娘问,这些人还是四块银元不认卖吗?
王招艺说,是的。非要等我师傅回来多要一点。再说了就是认卖,我也没有那些钱呢。
赵姑娘问,你有多少钱?王招艺回答,我师傅给我留了二十块银元。
赵姑娘说,我是说你有多少?王招艺有点犹豫。
赵姑娘说,我不偷你钱,就说你有多少?咱俩钱要是够,我就跟他们说说就买下了。
王招艺说,我有二十二块,加上我师傅给我留下的一共四十二块。其实我师傅屋里有钱,但是我没有钥匙没办法。
赵姑娘说,到了下午再说。
中午王招艺给这五个人买了大饼,烧了两壶开水。
到了下午,赵姑娘今天并没有出门,出来对这五个人说,各位大哥你们在这儿等也不是办法,冯老伯不一定哪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