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以传统工艺为主导的古代世界里,一切都仿佛遵循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既定模式缓慢发展着,然而李贤,却犹如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以其有着超前眼光和创新思维,在这片略显守旧的天地里,闪耀着别样的光芒。他一直对当时所使用的轴承状况感到深深的不满,而这份不满,也促使他不断去探寻改进之道,试图为这个古老的世界带来一些新的变革。
彼时,市面上常见的轴承,实在是难以让人满意,它们要么是用陶盘制作而成,要么便是取材于那随处可见的榆木疙瘩。先说这陶盘制作的轴承吧,那可也是经过能工巧匠们一番精心雕琢的。陶土在匠人们的巧手之下,先是被塑形,经过反复地拿捏、修整,使其具备了大致的轴承模样,而后再送入窑中,经过高温的烧制,最终呈现出一定的规整形状。可即便有着这般用心的制作过程,它天生就有着致命的弱点——易碎。
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哪怕只是稍微受到一些外力的撞击,比如马车不小心碾过一块稍大些的石子,又或者是长时间处于较为颠簸的运转状态下,像是行走在那布满车辙印、坑洼不平的道路上,车轮下的陶盘轴承便极易出现裂痕。起初,那裂痕或许只是如发丝般细微,可随着车轮的持续转动,震动不断加剧,那裂痕便会迅速蔓延开来,进而破碎开来。就好比商队运输物资的马车,正悠然地行进在道路上,突然就会从车轮处传来“咔嚓”一声脆响,那声音在寂静的路途上显得格外刺耳,紧接着,整个车轮的转动便会变得卡顿,原本顺畅的前行节奏瞬间被打乱,甚至直接无法继续前行。
这时,商队的人们便只能无奈地停下,围着那出故障的马车,眉头紧皱,满脸无奈。车夫们赶忙查看情况,发现是陶盘轴承碎了,便只能唉声叹气地从车上取下备用的轴承进行更换,可这一换,往往就得花费不少时间,还得好几个人一起动手,又是拆卸车轮,又是清理残渣,忙得不可开交。而且,这还不算完,若是备用的轴承也用完了,那还得派人去附近的城镇寻找新的轴承,一来二去,物资运输的效率可就大打折扣了,原本计划好的行程也被耽搁,后续还可能影响到各方的物资供应,着实让人头疼不已。
而那用榆木疙瘩制作的轴承呢,虽说有着取材方便、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毕竟榆木在山林中随处可见,只需稍加砍伐、加工,就能制作成轴承的雏形。可它带来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当马车行经山路下坡路段时,情况就变得十分危急了。
要知道,下山的时候,由于地势的落差,车轮的转速会急剧加快,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一般,越来越快,而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也会愈发剧烈。榆木疙瘩本就质地较为干燥,长时间处于这样高温摩擦的环境中,就如同在干燥的柴堆旁不停地摩擦起火一般,很容易就会冒出火星。起初,或许只是星星点点的火星闪烁,可随着车轮的持续转动,那火星便会越来越多,不消片刻,就能燃起小火苗,进而燃烧起来。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火势往往会迅速蔓延,那熊熊烈火先是包裹住车轮,接着就会朝着车上的物资席卷而去,眨眼间,整个马车连带车上的物资都可能付之一炬,化为一堆焦炭。而且,那燃烧的马车若是处在山林之中,还可能引发山林大火,危及到周边的人和物,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每次听闻这样的消息,李贤都会皱紧眉头,心中越发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他深知,若不解决轴承的问题,诸多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掣肘。
好在天遂人愿,王元宝负责的那几座铁矿的开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随着大量优质铁矿石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那一堆堆黑褐色的铁矿石,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金属光泽,也让李贤看到了改进轴承的希望之光,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指引方向的明灯一般,他因此加速了自己研究轴承的进度,满心期待着能借此打破现有轴承的局限,创造出更实用、更耐用的轴承来。
那段日子里,李贤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之中。他整日里把自己关在工坊里,那工坊中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纸、模型,有的图纸已经被他翻看得边角都起了褶皱,上面布满了他做的各种标记和批注;那些模型也被他拿在手中反复端详,仔细琢磨着其中的结构和原理。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曾经所了解过的那些机械原理,那些来自现代世界的知识,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他试图从中找到灵感,突破现有的局限,打造出一款符合自己期望的轴承。
他深知,要想制作出理想中的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