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不解,接过一观,上面却写着许褚周身正常。
“带下去,赏银十两。”下人会意,匆忙将吴刚带至后院无人处。
吴刚刚接过一锭银子,还未说出谢字,颈间已多了一条索命之绳。
曹丕待几人出了密室,关上房门后,不禁槌案嘶吼道:“吾没有做过!没有,没有!”
密室内叮当乱响了半天,外边无人敢入。
安静下来后,门吱呀一声开了,曹丕平静道:“请陈群、吴质、朱铄先生速来。”
待得三人来到,曹丕将首份尸格递于三人,传阅一遍后,仍是无人言声。
曹丕扫视一眼,随即发问:“朱先生,自司马仲达远赴樊城,魏王府机要皆集于汝。而今出了父王遇刺这等大事,不知先生有何话讲?”
朱铄听罢,摇头道:“此事吾等确未参与!”
“此是大逆不道之举,企图陷吾于不义,岂是可参之事。”曹丕怒道。
“吾知晓其中厉害,所以并未参与其中,只是静观其变罢了!”朱铄拱手道。
“原来汝真知情!”曹丕一拍桌案。“特也的糊涂!”
朱铄一听,上前两步道:“吾一片丹心,只望世子早登大位,天地可鉴!”说完抽腰间宝剑便要自刎。
吴质急忙大喊道:“不可!”
那旁也惊了曹丕,情急之下甩手掷出手中毛笔,正中朱铄手腕,宝剑嘡琅琅落在地上。
曹丕见陈群、吴质一脸黯然,恐伤和气,赶忙起身拉着朱铄坐下,安慰道:“吾几人情同手足,丕只是一时急躁,绝无责备先生之意!”
旁边吴质、陈群也不停劝慰,朱铄这才缓过口气,叹道:“此事吾一直未上报世子,也是恐汝为难。。。”
陈群、吴质一听其言不善,起身告辞,曹丕假意挽留不住,也就罢了。
朱铄见二人离开,随即娓娓道来,确原来曹丕从樊城返回后,丁氏兄弟便一直在军中活动。
先是欲在途中截杀,又预谋在许昌行刺,但因其可用人手不多,又加之众人皆知曹丕剑术高超,是故一直未见实施。
丁仪、丁翼两人无法,只得打起魏王府的主意。
曹操自赤壁大战后,为填补损失,又兼拉拢人心,遂从世家勋贵子弟中选了不少人,充实进虎豹骑当中。
这帮公子哥惯于锦衣玉食,岂是吃苦受累之辈,这其实也是虎豹骑战力直线下降的原因之一。
既然无法临阵杀敌,曹孟德只好将其中不少调为王府侍卫,这其中就有颖川荀氏、贾诩贾家等不少失意子弟。(当初司马懿曾为此劝谏,曹操只是不听。)
丁氏兄弟暗中联络到两名心怀不满的世家子弟,加上一名远房的丁氏子侄,凑成三人,又暗备了毒药、手弩。
朱铄早从丁府暗桩处得了消息,一直在偷偷观察事态走向。
正好昨日晚间三人当值,便在三更后偷偷放起火来。好巧不巧许褚护主心切,一遇火警,便冲入殿内。
三人本不欲伤许褚性命,奈何眼见得曹操在其护持下堪堪脱困,只得下了杀手。。。
曹丕铁青着脸听完,半晌无言,之后问道:“还有何人。。。”
“自魏王殡天后,已处理干净。当值侍卫无论良莠已被世子全部处斩,如今已是死无对证!”朱铄应道。
“如此甚好。”
“丁氏兄弟早些时候,已派人快马往长安去了!”
“什么?”曹丕又紧张起来。
“世子殿下,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彰公子这一隐忧,早晚必除,不如趁此一并了之。”
曹丕听罢犹豫不决,朱铄已然递上一幅手书,“吾已为世子拟定密令,着司马仲达日夜兼程率大军赶回许昌,请世子用印后速速发出。”
“再者速传百官府中议事,吾天亮已派人快马赴洛阳请献帝旨意,后日便请世子袭爵魏王,号令天下!”
“如此紧迫?”曹丕惊道。
“算上往来路程,彰公子大军最快也需五日才能兵临许昌城下,到时世子已然继位,木已成舟,再者长安大军只有不足十日粮草。许昌城高壕深,只需撑住两三日,司马懿大军便会抵达。屯兵坚城之下,军无粮草,援兵又至,便是孙吴再生,也是无可奈何。”
曹丕听得两眼发亮,不由得起身一礼,“吾之大业,全赖先生筹划。”
随后转身大声传令道:“传吾口谕,文武三品以上者速到府中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