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历847年,这一年,原本已经很乱的大楚帝国,再添上了不少混乱的笔墨。
春末,天子发诏,招各路诸侯入京勤王。天下诸侯,大多数是奉诏进京。仅有个别诸侯是按兵不动。
晋王地盘虽远,但勤王兵马却是第一个到达,领兵的是虎威铁骑副统领汤浩,率领着五千虎威铁骑为前锋,刚接到诏令,汤浩就马不停蹄地赶路,日夜兼程,从晋州到沧州,仅仅用了四天时间。
而中军是二王子楚云帆主将,中郎将罗秀成为副将,率领的一万精锐,紧随其后,凌蒙、赫丰等一批文臣随军出行。虽然是步兵,但却也比大部分的诸侯要来得早。
邺都的袁综反应也不慢,接到诏令后,第二天穆通就率领大戟营一万军士,也是用了四天就赶到了淮阳。让人奇怪的是,随行的还有刘霄四兄弟。
等这两家到达后,其他各路诸侯才陆陆续续的到来。一时间,帝都外驻扎满了各路兵马,帝都内更是鱼龙混杂。
凌州叛军在各路大军出发之前,就已经是提前知道了消息,直接出兵越过了淮阳山,陈兵在开阳关前。吓得开阳关守将连发几封告急文书,催促发兵增援。
但奇怪的是,叛军到了开阳关前,就按兵不动,而沧州方面,也没有派兵增援。
河北之地也不太平,从年初开始以,北胡王汗克达·奎翋在辽州布兵两万,然后亲率三万北胡骑兵,一路扫荡,直迫漠北新建的莫望和天赐两城,试图一举击破西胡王察可台·塔木。
塔木的实力一向不及奎翋,而且在四年前,塔木战败,虽然兵力损耗不多,但是战甲一直不足,虽然归顺了晋王,但晋王也不可能无限度的去支援他。在这几年里,和奎翋不断产生摩擦,实力也在一直在损耗。其实这也是晋州限制塔木的计策,塔木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至少这样,他不会有灭族之危,而且大部分族人都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相反奎翋自从得了辽州,实力不断提升,一来一回,塔木自然不是奎翋的对手。
还好的是有漠望和天赐两城,互为犄角,而镇守的更是晋王麾下的精锐。漠望城本来是罗秀成镇守,但后来接到了晋王的调派,换成了李毅的舅舅,名将杨易。而天赐城则是塔木和个部族的战士守御。
奎翋骑兵居多,一时间也急切难下两城。双方僵持到春末,奎翋就已经感觉到阵阵危机感。
果不其然,这个时候,袁综终于发兵了!
接到消息后,奎翋就打算撤兵,先解了辽州之危再说
但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从奎翋开始撤兵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注定了失败。从邺都秘密地赶回来的李毅,星夜兼程,赶到了漠望城,亲自指挥追击奎翋的作战。
塔木的一万骑兵,还有李毅的一千骑兵,加上晋王驻守在漠望城的五千骑兵,倾巢而出,就是不和奎翋交战,分成了八支骑兵队,塔木的四队轮流扰袭奎翋的后勤粮草,杨易的两队扰袭奎翋的主力骑兵,还有李毅的一队神出鬼没,要么来打奎翋的主力,要么就出现在粮队附近。
首次上战场的杨耀也表现的相当出色,虽然只是一个带领百来人的小校,但屡立战功。甚至有一次有意落后,诱敌深入,让奎翋麾下的一个部落首领丧命乱箭之下。让人不得不称赞一句,虎父无犬子,将门无弱丁。
可怜的奎翋屡屡想摆脱李毅的追击,但无奈他不能,漠北草原开阔,无法设伏,见你出兵迎击,李毅也不贪功,放一轮箭就跑,不管不顾吧,李毅又凑近来射你一轮。
后来奎翋无奈的放弃了骑兵速度的优势,就护着粮草缓缓前行,加上李毅的不断扰袭,硬生生回军的速度。
辽州在缺少统一的指挥下,各自为战,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奎翋又没有及时回兵增援,加上流言四起,说是北胡王汗克达·奎翋,已经丧命漠北草原,军心大乱。
致命的一点是,辽州守军大多是辽州本土人,北胡人多年来的烧杀抢掠,已经让辽州人恨透了奎翋,又怎么可能为他卖命?
虽然说袁综想要拖慢进军的步伐,但大军还是势如破竹,这点袁综始料未及,不过这不是袁综想要的,但大军所到之处,辽州守军望风而降,他也很无奈。
他想停止进军,但是袁松、袁柏两个先锋,为了抢功,进军速度是一个比一个快,进入辽州短短半个月,光靠两个先锋大将,就已经收复了辽州!
这使得两人名声大振,被誉为新兴名将!这份光荣,袁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