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没有着急着回到州府,尽管是他要宴请建州城内的大户豪强,但一来时间尚早,二来他得给这些人一个下马威,没必要这么早就到。所以就利用这段时间,巡视起建州城,毕竟这里以后会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必须得好好了解一番才行。
,!
建州城一直以来都不富裕,甚至是用贫穷来形容也不过分,像李毅这样鲜衣怒马,锦饰华服的公子哥,在建州城内绝对是不多见,再加上黄宣那魁梧的身材,还有几个陈皓给李毅配备的几个亲卫,一行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好惹的人物。所以压根就不需要亲卫给李毅开路,百姓们见到李毅一行人,远远就躲到一般,都不愿招惹这是非。
李毅也没说什么,毕竟畏惧强权,那是每个朝代的特色,没有几个人真的是能做到毫无畏惧的。而李毅也乐得轻松,边走边打量着周围的街道。
尽管现在正是赶集的时间,但人真的不多,加上建州兵变这么一闹,人更是少了,就连商铺酒楼,也多是关闭着的。看着萧条的景象,看来治理这建州,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黄宣,你居于建州,这建州城一直是这般摸样吗?”李毅叹了一口气问黄宣。
黄宣答道:“现在的确是比以往萧条了一些,但以往也比现在好不了多少,毕竟建州贫瘠,水患频发,百姓的钱财不多,甚至可以用紧缺来形容,而且建州周围的山林,多有盗匪横行,导致商旅多数不愿意来建州这边,可以说这建州,比起西塞那边的许多小镇,也不如。”
黄宣不懂,为什么李毅要选择这么一个地方作为根据地。其实很多人也不懂,毕竟建州可以说是这大楚帝国中,最为落后惨淡的州郡,李毅明明能有更好的选择,为何却偏偏选这么一个地方。
其实其中之苦,当中的艰巨,李毅又何尝不知?但不管怎么说,他李毅一直被打上了晋王谋士的标签,想要自立,多少回被冠上叛主之名。当初如果是能在辽州立足,并且往襄州、燕州发展,多少是自己的家乡,加上自己扫荡入寇的漠北异族,再由晋王表奏一个,为李毅请封,这样的话倒是全了李毅有功于国,衣锦还乡,而晋王慧眼识英雄的美名。
但现在的情况是李毅收拢了凌州乱军,割据州郡,多少有些拥兵自重的名声,如果还把自己放在显眼的地方,那是弊大于利。有时候这些名声、流言或许不足为虑,但很多时候,这又能给你带来莫大的冲击。
只有让自己淡出众人的视线,先暗中发展,增强自身,让日后别人提起,才会说他当初不畏艰辛,毅然离开晋王的庇护,呕心沥血把建州从一个贫瘠州郡,经营成繁华的城市,有功于国,有利于民,才能堵住悠悠众口,才有在这乱世中争雄的资本。
大楚乱世,会随着凌州军的覆灭,正式推上台面,接下来的是真真正正的诸侯争霸世代。虽说河北之地早就进入了这一模式,但中原地区还算是比较克制,江南地区的楚越和江东之争,也必然随之加剧,本来已经落后的李毅,要想在乱世中挣扎,必须先有一个安稳的起兵之地。
尽管建州贫瘠,但却又一个好处,就是为众诸侯所不重视,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地,能让李毅安稳从容发展。一无兵戈,二无饥荒,百姓才能安居。
李毅目前还年轻,毕竟今年才刚刚成年,真正算起来,他的生日都还没过,连十五周岁也算不上,放在前世,都还是初中生,所以李毅是一点也不急,攘外必先安内,以建州的情况,只要注重和周边几家维持关系,最主要的是和袁综周旋好,这外患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李毅有的是时间安内。尽管外头风起云涌,但在袁综没有倒台之前,建州就不会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如此想着,不经不觉,李毅又走过了一条街道,再拐弯,就是建州城的北门。“堂堂一州主郡,居然才十里城郭。”李毅无奈地说了一声,尽管是夸张了点,这建州城南北肯定不止十里,但相比起其他城池,建州城的确小得可怜。而黄宣早就见怪不怪了,一言不发地陪着李毅巡视。
随后李毅就走到街道尽头,拐个弯就能看到北门的情况,这北门处,似乎人比较多点,昨晚虽然也是从北门进入,但入城比较晚,也不见有什么人,而李毅此时见到北门附近的空地上,却是聚集了又百人之多,大多人都是衣衫褴褛,双目无神地坐在地上,多是幼童、妇人、少女,只有个别人是站着的,行走于这些人只见,不时指指点点,和坐在地上的人说上两句,可以说,整个建州城最多人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李毅好奇地往那边走去,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