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担忧李毅的品行,但这考究,田泰安还是需要接下的,"不敢和李公子相比,但泰安愿意一试。"
李毅可不知道他们父子会有这么多心思,李毅现在一心想着的,就是如何把田泰安留在建州。就算不是大才,是个小才也得尽力留住。
"你们久居建州,相必对建州的情况也十分了解。我欲恢复建州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你有何方法?"
这道考题很是平淡,但是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毕竟答案并非千篇一律,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理出合理方案。
而谈到治理建州,如果说这考题本身的难度是七,放在建州绝对是十!这根本就不是同一档次的了。田泰安也没觉得李毅这是刁难他,相反的是,这是对他真正的考验,毕竟如果治理建州也没问题的话,放在大楚帝国,任何一个州郡,都能治理得妥妥帖帖。
田泰安走到大厅中央,向李毅行了一礼说:"既然李公子发问,那么泰安只好献丑了!"
顿了一下,田泰安继续说:"目前建州弊病,主要有四,一是建州贫困,导致大多百姓挨饿受冻,造成人口严重流失;二是土地贫瘠,商旅不通,导致建州一直以来,都贫穷落后;三是盗匪横行,导致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四是建州水患,众观历史,建州虽说有频繁水患,但也没有近百年来这么严重,是天灾,亦是人祸,想要百姓安居,必须先解决水患之困。"
李毅点点头,这些分析都很精准,的确是建州的弊病所在,至于土地贫瘠,商旅不通这事情,李毅从始至终都没提及,因为他向来注重商业发展,入主建州第一步绝对是通商,而且已经做好了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土地贫瘠,那都不算是什么事,贫瘠有贫瘠的处理方法,耕耘两三年,自然能慢慢肥沃起来,这在日后的各项施政中会一步一步的处理,所以这点,李毅也就没提。至于建州水患,田泰安提及还有人祸的成份,想来也是知道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于是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观李公子颁布的政令,想来也是为了解决第一点,安设饥民营,设棚施粥,的确能度过眼前的情况,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观政令中,提及只施粥三月,而且有意大量招收劳动力,想必李公子也已经有了后续的想法,泰安斗胆发问,李公子后续良策,是否就是让这些人通过劳作来换取粮食,从而达到养活自己的目的?"
李毅赞许的点点头,说:"你分析得不错,我的确是有这意思。你再说说,你前头说了,施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只施粥,没有后面的措施,将会有何不妥?"
从李毅发出的榜文上来看,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道这是日后安置饥民的方法,田泰安能够看透这点,李毅并不奇怪,所以李毅想知道,田泰安能不能看出其中弊端。
听到李毅的发问,田泰安不慌不忙的回答:"普通百姓之所以成为饥民,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根本,没有田产,没有收入,才导致他们生存上的困窘。如果李公子你只是施粥,的确可以救得了饥民一时,但却救不了他们一辈子,反而这会养成他们的惰性,认为粮食能不劳而获,久而久之,在他们养成习惯后,如果有一天李公子你的人突然停止施粥,他们就会怨恨你,甚至觉得是你断了他们的活路。所以我认为李公子你说明只施粥三个月,而且有后面的措施,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泰安不才,能想到的方法也只是让他们通过劳作换取粮食而已,这倒是拾了李公子的慧牙。"
看来这个田泰安还是有点真才实学的,能够看透人性,能够看清本质,这已经很难得了。于是似笑非笑的问:"你说得一点也不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个道理。我打算是让这些饥民,通过劳作,换取今年的所需的粮食和衣物,让他们能维持到明年秋收,来年开春后,我将会派发种子,让自己耕作,秋收后就能做到自给自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一年后,饥民的问题基本上就能解决。但是,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了。百姓为何会失去根本?"
这问题不难,明眼人都知道,所以田泰安也就如实回答了:"百姓的根本,在于田地,连连天灾人祸,使得百姓受累,为了活下去,百姓不得不接受豪强大户的巧取豪夺,低价把自己的田产卖出,以换取少量的粮食,长此以往,恶性循环,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自然越来越困窘,因此才出现这情况。"
听到这话,李毅哈哈大笑,这田泰安有趣啊,居然敢直接明了的说出世家豪强的不是。"哈哈哈,难得你看得如此透彻,不过也是,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