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为什么这邝子鑫会接到济公的信,则是有着原因的。
话说济公和尚与普妙分开后,济公进了苏州城,到一家饭馆里,往里走着问跑堂儿的:“我的儿子来了吗?”
跑堂师傅李二抬眼一看说:“大师父是出家人,怎么还有儿子?”
济公一本正经地说:“你们这里的和尚生下就出家吗?我有了儿子,老婆子跟人跑啦,我一赌气才出家当了和尚的。”
李二笑道:“这就是了。怨我年轻不懂事,您别生气,里边找座儿坐下,吃什么我给您叫下去。”
济公说:“没什么,低头儿不见抬头儿见的,一遭儿生,两遭儿熟吗!”
李二笑道:“对对对,大师父说的对。”
济公一看这饭馆儿门面不宽,里边很豁亮,东、西两边摆了十二张桌儿,中间是过堂道儿。这工夫,饭馆里有少半儿堂座。
和尚坐在东边第三桌儿的杌凳儿上,李二抹了桌面儿问济公:“大师父要什么酒菜儿?”
济公说道:“二凉二热,两壶酒,二十水饺儿一起上。我爱吃大杂烩。”
李二答应下去,时间不大,把酒、菜、饭上齐了。
只在一转眼的工夫,济公叫李二来算账。
李二一看,桌面儿上什么都没有,就问:“您就算吃得再快再干净,也不能把酒壶、酒杯、盘子、碗都吃了,家伙哪儿去了?”
济公说:“你们饭馆儿讹人啊?盘子、碗吃得下去吗?刚才你们那个脸上有浅白麻子的伙计给抄下去了。你快看看我身上吧,别说我偷了你们!”
和尚边说边抖搂破僧衣,说道:“瞧瞧啊,我身上可没有!”
济公这一抖搂不要紧,近靠济公的邻桌儿上有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戴着甩头巾,身穿蓝绸子箭袖袍儿,武生打扮的模样,这小子用手捂着鼻子叫:“李二,把我的酒菜都撤下去吧,再给我重新上,最后一起算账。”
这是嫌和尚抖搂破僧衣把酒菜弄脏了。
李二忙答应着抄下去,片刻间又摆上来了。
这时候,那浅白麻子的人正和济公吵嘴。
这人是常来常往给饭馆白帮忙,为的是落些剩饭剩菜,白吃白喝。
刚才听和尚赖他抄家伙,故此来与济公理论。
济公硬说家伙是这人抄下去了,他就不承认。
那么,一桌饭菜连家伙哪里去了?
原来是苏州南关有一家姓董的,老头儿有三个儿子,全都成家立业了,大儿子还是当铺的先生。
董老头儿自从老伴儿一死,儿子一对半都是不孝之子,眼睛又瞎了一只,另一只也只有二成眼力。
从前老头儿有染布的手艺,开一间染房,给儿子们挣下了三套小院儿,每院各五间房,自己只是在大儿子院里东边盖了两间小房住。
现在是三个儿子轮班儿管饭,由每家一个月一轮,又改为每家三天。
弟兄三个心齐,老爹轮到谁家,谁家就改成了稀粥。
三儿媳见老人可怜,曾给老人送过几次好吃的,被丈夫发现,臭骂一顿,从此再不敢了。
今天董老头儿坐在自己的屋里,喃哺地说:“一年没吃到好东西了。想着象个样儿似的,凉的热的弄几个菜,喝上两壶,怕是今生今世也难了!念叨了几次想饺子吃,哪屋里也不管!就我这点饭量能吃多少?有二十个饺子也吃不了,这三个没良心的也舍不得给我。咳,天啊!”
老头子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掉下几点眼泪。
他正在难过,忽然听耳边有人说话:“董才不要难过了,我给你送来四个菜、两壶酒、二十饺子,你吃吧!我再给你一丸药先吃下去,眼睛就好啦,还可以做生意。将来你三儿子能回心转意孝敬你,你那三儿媳是好人,她不久要难产,我再留给你一丸药,到时候给三儿媳服了,孩儿很快就能降生,还是个男孩儿呢。我是刨花寺的主持和尚,我还有事,就不跟你多说了。”
董才听得真真的,眼前似有人走了,闻闻交在自己手上的两丸药,一股凉气直贯头部。
他马上放入嘴里一丸,昏花的眼睛也看见有两壶酒在床上。
他拿起一壶,用酒送服了嘴里的药丸。
顿时,冷香的药气冲上了泥丸宫,一只眼睛马上好了大半儿。
老头子五十多岁,身体很健壮,就因眼睛坏了不能做生意,才落到如今的地步。
这时,眼睛好得这么快,真是喜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