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积接任太子左卫率之后,感觉有些困惑不解。
唐皇世民近来特别宠爱二子魏王李泰,特许魏王府设文学馆,魏王支付用度超过了太子。许多朝臣趋炎附势攀缘魏王李泰。
唐皇世民为啥要把魏王李泰推上风口浪尖呢?是否如同传闻,二子魏王将作为太子后备人选?
不该知道的事不要深究,秘密事知道多了会累及自身。李世积自思量,身职晋王李治的长史,必须要壮大晋王的实力。晋王李治贞观二年生,至今虚龄十岁,明年满十岁,步入成童之年,也许要离开京城到封地居住。必须要赶在晋王成童礼之前,新筑并州太原东城,以实现晋王儿时梦想。
和平年代筑城,有反常规。御史谏官动不动给你奏上一本:穷兵黩武,滥用民力。
小晋王李治随唐皇世民去了洛阳宫。李世积不必要每月向晋王面述并州都督府的军政事务。趁此春闲土不冻,赶筑太原新城。
李世积已经酝酿好规避谏官的方式方法,不动国库的钱粮。之前都督府六司曹共同策划新筑太原东城,动用人力物力非同小可,要精确计用工用料量。依《阴符经?筑城篇》,古今筑城之法,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
城高汉尺五丈,城基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
上阔加下阔,得三丈七尺五寸。上下平均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丈之城积数九十三点七五……城长一里,用工十万一百九十人。城周长十里,用工百万。
凭晋王李治封地积累钱帛粮粟,再加并州都督府库存盈余钱粮,远远不足其数。
土曹说:“汾水东岸千顷公廨田,可筑方圆数里城廓,不与民众争地,不产生民怨。只需考虑筑城人工。”
户曹说:“许多州府当年的税赋滞延交纳,咱并州是否也可迟纳税赋,先用于筑城。”
“不行,咱不能比烂、比低劣。”
仓曹说:“咱并州南来北往商贾多,由商户分摊筑新城所需的人工物料。”
李世积说:“这想法方向对了,道路不通。强行摊派,民众不甘心情愿,有违民意。”
法曹说:“商贾趋利避害,唯利是图。咱并州府的毛皮牛马商贾户,比洛阳长安还多。都督府告示民众,汾西老城不留驻商户,要贸易赚利的商贾,全部迁移到汾东,允许外来商贾户购地建宅院。贸易街市寸土寸金,在汾东筑新城保平安,商贾们求之不得。”
以商筑城,不耗费官库钱粮,利国又利民,何乐不为。李世积下定决心在夏收夏种之前筑城。
尽管如此,也要预先到户部、兵部、工部报备一下。以免落人口实,授人以柄。
李世积来到户部,首先申明不动用官府钱粮,户部郎中不置可否。不要批钱发粮,好说、好说。
兵部、工部一年到头想着多办实事,多办利国大工程。只是受户部所管的钱帛粮限制,无能为力而己。李世积自筹资金办大事,求之不得。
正式启动筑新城工程之前,还得向主人禀告详情。李世积书启一函,驿送洛阳宫。唐皇世民接到书启打开一看,不是给皇帝的表章,是写给大都督小晋王,议筑太原东城一事。
唐皇世民看得既欢喜又气恼。喜的是小雉奴晋王懂事了。恼的是长史李世积玩套路,重视小晋王,轻视老皇帝。筑城这么大的事不表奏皇帝,只是书启小晋王。
唐皇世民呼喊:“雉奴儿,来看看你的长史书启,要动工修筑新城,又得靡费人力物力。”
“父皇耶耶,儿臣不是钟鸣鼎食,穷奢极欲。长史和我商议,为我封地的臣民办实事,为的是国泰民安,物阜民丰。耶耶,有请御笔批红。”
唐皇世民笑道:“不行啊,这么多王子封地,为父不宜为你御批开先河筑新城。一旦众人攀比,跟风筑新城,如此劳民伤财,有伤国体。”
晋王雉奴说:“长史与我说过,皇子成童礼之后,按常规要去封地生活。耶耶,我以晋王府封地的累年积蓄筑新城,给自己的成童礼物。”
唐皇世民笑而不语,晋王雉奴说:“其他皇叔、皇兄攀比吗?我的长史说,自从封我晋王,并州人口翻了一倍还多。攀比就攀比呗,哪一个州府、哪一个皇子封地有这么样的政绩?”
唐皇世民心中暗想,雉奴儿这小子有个性,孺子可教也。笑道:“特许你的封地你自作主张,可得体衅民情,不甚于劳民伤财。”
小晋王歪头一想,父皇瞻前顾后,是有道理的,我也得学着点。把长史李世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