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玉娘恰到好处地喊停,擦拭着眼泪道:“皇上还昏迷不醒,你们就在这争来吵去,事有轻重缓急,难道不能先忍一忍么?有功也好,无功也罢,本宫一点儿也不在乎。本宫只想知道皇上伤得重不重,什么时候才能醒来。”心胸宽窄,高下立见。刘玉娘这一招,为自己博得了“贤后”的名声。
,!
太医早就在一边候着,因两位权臣的相争而不敢向前,如今听到皇后发话,忙不迭地将皇上抬了进去。
其它大臣想要一块儿进去,被刘玉娘一个眼神制止了。人多,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她已失败了太多次,不想再节外生枝。
但她没有将这份担心显露出来,而是换上了关切的语气:“诸位大人一路辛苦,身上也湿了,不如移步偏殿,先换身干净的衣服。本宫早已让尚食局备下了姜汤,喝几口驱驱寒气。大臣们道:“皇上尚未苏醒,臣等不敢休息。”
刘玉娘痛心疾首道:“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栋梁,缺一不可啊。皇上醒来需要你们,你们可千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病倒了。”
大臣们大赞皇后贤良,思虑周到,由小太监引着,一路往偏殿去了。
只有郭崇韬和豆卢革跟着刘玉娘,进了皇上的寝宫。
看着郭崇韬那张不可一世的脸,刘玉娘心中厌烦得很。
她已买通了两名太医,正打算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做掉李存勖,现在多了个跟屁虫,什么计划都施展不开。她对郭崇韬有着一定程度的忌惮与畏惧,不敢公然与之撕破脸皮。“这个死瘸子!”刘玉娘在心里骂。
别说刘玉娘要骂他,申王更是对他恨之入骨。若不是有郭崇韬管理着禁卫军,申王早就起兵逼宫了。
太医院院正率先给皇上把脉,道:“皇上身体并无大碍,昏迷是由心悸所致。”刘玉娘的脸色有些紧张:“那皇上为何迟迟不醒来?”
院正道:“经微臣检查,皇上颅后曾与硬物相撞,淤血积压,堵塞筋脉。只有等到淤血散尽,皇上才有可能醒来。但皇上脑后淤血过多,又延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臣恐怕……”
“胡说什么!”刘玉娘厉声喝道,心中却是压制不住的欢喜。她真想让李存勖长睡不起,如此申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兄长的皇位了。
郭崇韬担心得很,叫副院正上前瞧瞧。
副院正年轻些,眼神儿好,不似老院正似的,诊病全靠把脉。他在皇上手腕处看到了一些细小的红点,惊骇地掀开了皇上的被子。
灯火摇曳着,窗外的风呼呼地刮,副院正目光所及之处,俱是红疹,他第一反应就是长湿疹了,可瞧着又不像。他仔细地把了把脉,与院正递了个眼色。院正凑上去:“什么情况?”副院正道:“您老凑近些瞧瞧。”院正也被吓了一跳。他做出了和副院正相同的判断——
不是湿疹。当然,也不是脏病。脏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发作得没那么快。难道……是疫病?
如果真是疫病,这事儿就严重了。不光皇上要死,这全城的百姓都要遭殃。“当时浸泡过污水的有哪些人?”院正的声音在发抖。
郭崇韬听出些东西,不由得也跟着变得紧张起来:“许多士兵都蹚水了,还有一些甚至潜入了水下。”院正呼吸急促:“可有蹚水或潜水之人,进入皇宫了?”郭崇韬为人光明磊落:“本官就是。哦,对了,还有柴宝林,以及禁卫军中一个小兵。尤其是那小兵,整个都在水里泡过。”院正戴上羊皮手套,急急地将郭崇韬拉到屏风后:“郭大人,冒犯了。”扒光衣服从头到脚检查了一遍,松了一口气道:“还好。”
刘玉娘脑子聪明,多少猜到皇上得了什么病,嫌恶地后退几步,用帕子捂着口鼻,并压低声音,吩咐贴身侍女:“快传柴宝林,以及与郭大人一道回来的那个小兵。”侍女领命前去。
豆卢革更是惜命,又往嘴里灌了半包丹砂。
不一会儿,郭威与柴守玉双双带到。
太医和医女分别检查了他们的身体,确认柴守玉患有多处外伤,而郭威身强力壮,自是好着。所有太医都松了一口气。
脉象不明显,皇上没有发烧,同行无一人起疹子,种种迹象表明这并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疫症。可这些小红点到底是什么呢?太医们束手无策。
郭崇韬建议道:“不如先开点活血散瘀的方子,一边命人煎药,一边商讨。”众太医连声称是,看向皇后。
刘玉娘大失所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院正自行拿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