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收了郭威的好处,打从心底里把郭威当朋友。每隔半个月,就会来给柴守玉问诊一次。
而皇宫里那位,求医问药的频率比柴守玉还高。他接受不了双子离世的打击,忧愤伤身。因有灵丹妙药吊着,迟迟不肯归去。
再加上有耶律德光相助,叛军很快就被镇压诛杀。石敬瑭被这喜事一冲,身子竟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
喜事不止一桩。
耶律德光刚打了胜仗,契丹那边就传来消息,说女真族侵犯边境,大肆抢夺财物。耶律德光连中原的孝敬都来不及拿,愤而返回,果然在草原上看到了一队被狼群啃干净了的女真人尸体,并根据随身物件查出了他们的身份。
这胡十门,分明是女真首领的亲弟弟。看来这女真族真是活得不耐烦了,竟敢打契丹的主意。耶律德光本就好战,如今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立即率兵攻打女真,给了中原喘息之机。
石敬瑭人逢喜事精神爽,渐渐地可以上朝了。
在那段长卧于榻的日子中他想开了——左右还有一个儿子,不愁后继无人,只是幼子尚小,自己若不振作,幼子定要被人欺负了去。刘知远上回的反应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又是忌惮又是忧虑。刘知远手握重兵,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他知道刘知远这个人,自尊心重。候而不发,不过是在寻一个发兵的由头。所以他得先发制人,想方设法地刘知远拿下。
两人实力相仿,开始拉锯。谁先想到办法,谁就是这乱世之主。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封信打破了两方的平衡。
某日早上刘知远刚起床,就有下属上呈信件。刘知远打开一看,笔迹陌生。纸上只写了五个字,吐谷浑之鼎。
这吐谷浑之鼎隶属于九州之鼎,本是上古时期的传国之宝。最远,可追溯到西周。
那时,武王姬发一统天下,将王室成员分封为王,天下九州各持一鼎。后来西周灭,东周起,周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各诸侯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九州之鼎,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周显王无奈之下,将九个大鼎沉入了泗水,自那以后,世上再无九鼎的消息。
一直到唐贞观年间,鲜卑族的慕容吐谷浑偶然得到九鼎之中的大王鼎,意气风发,以自己的名字给它命名。因怕唐太宗的铁骑横扫鲜卑,慕容吐谷浑将此事瞒得很好。
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秘密最终还是没守住,往昔新唐的藏书楼中,完完整整地记载了此事。
这于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也许不算什么,对刘知远来说却意义重大。
只要得到了吐谷浑之鼎,就等于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刘知远就算发兵,也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他不是造反,而是顺应天命。
一呼百应,应者云集。
这实在是个好办法。
刘知远看来看去,都猜不出这信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索性不再查,一心一意招降慕容氏。现在的慕容氏早已今非昔比,他相信不多时就可以令他们臣服。
拿到吐谷浑之鼎,指日可待。
此时远在贫瘠小镇的郭威和柴守玉正在撒谷喂鸡。
郭威记挂着朝堂之事:“不知刘将军收到信了没?”
柴守玉道:“这信所寄线路皆是刘将军的地盘,官差们慎重,丢不了。你又骑马数天往那么远的地方去寄,还找了哑巴小孩儿转寄,刘将军再怎么细查,也查不到我们头上。”
柴守玉做事细致。
一个人聪明是好事儿,但不能在上头面前卖弄聪明。功高受忌,过慧易折,郭威已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武艺,不能再显露智慧。就算是他妻子的智慧,也不行。
郭威闻言放下了心,取过柴守玉手中的谷箩:“身怀六甲还要你煞费心思,我真是过意不去。我郭威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娘儿俩能过上好日子。”
柴守玉抢回谷箩,娇笑道:“哪儿能这么娇气呢,撒几颗谷子累不着。只要石敬瑭死了,我就可以不用再担惊受怕了。幼子尚小,刘知远必专权,有他在,不会对耶律德光奴颜媚骨。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能把我们分开。”
“但愿如此。”郭威叹了一声。他总觉得,未来的路没有想象中那么太平。
只要耶律德光不死,他就永远无法安心。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亲手杀了那奸贼。
夫妻俩刚撒完谷子要回屋,就听到院墙外一个熟悉的声音。老大夫来了,扯着嗓子在门外喊:“夫人,老朽给你诊脉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