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中等人在四海商行安定下来后,商行上下一片忙碌,众人各司其职,或忙于整理货物,或奔波于各处洽谈生意,或潜心钻研功法提升实力,而李泽中等人也渐渐融入了这种节奏之中,日子过得充实而有序。
这一日,李泽中处理完手头的事务,正准备回房修炼,却见觉尘和尚独自一人坐在商行后院的石亭中,神情略显落寞,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李泽中心中一动,便抬脚走了过去。
“觉尘道友,今日怎有闲暇在此?” 李泽中在觉尘和尚对面坐下,轻声问道。
觉尘和尚微微抬头,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李道友,贫僧心中有些困惑,故而在此静思。”
李泽中微微点头:“可是与佛法修行有关?不妨说来听听,或许李某能与道友一同参详。”
觉尘和尚轻叹一声,缓缓说道:“李道友有所不知,贫僧自幼便在佛门修行,研习佛法,本以为已有所得。但近日听闻一些关于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言论,心中却陷入了迷茫。”
“哦?愿闻其详。” 李泽中眼中露出一丝兴趣,静静地看着觉尘和尚。
觉尘和尚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小乘佛法主张通过自我解脱的方式,修行达到阿罗汉果位,认为佛祖只有一位,是超脱众生的存在,众生需依循佛祖的教诲,历经漫长的修行,去除贪嗔痴等烦恼,方能证得涅盘。而大乘佛法却宣扬人人皆可成佛,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便能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成就佛果。这两种理念…… 让贫僧不知该如何抉择。”
李泽中听着觉尘和尚的话,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依李某之见,这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虽理念有所差异,但或许并非完全对立。小乘佛法注重个人的解脱,强调通过严格的戒律和禅定修行,净化自身的心灵,这无疑是修行的根基所在。而大乘佛法的人人皆可成佛,更像是一种慈悲与胸怀的体现,它鼓励众生积极入世,帮助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境界。”
觉尘和尚微微皱眉:“李道友所言不无道理,但在实际修行中,贫僧该如何平衡这两者呢?若一心追求小乘佛法的自我解脱,是否太过自私?若全力践行大乘佛法的度化众生,又恐自身修行尚浅,难以做到,反而迷失自我。”
李泽中目光深邃地看着觉尘和尚:“觉尘道友,你可曾想过,修行并非只是在佛堂之中诵读经文,或是在深山老林闭关苦思。这世间万物,皆可为修行之途。你看这商行之中,人来人往,有贪财逐利者,有善良淳朴者,亦有阴险狡诈者。你身处其中,便是在这红尘俗世里历练。当你看到他人受苦,心中生起慈悲之心,想要帮助他们,这便是大乘佛法的体现;而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你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自身的嗔怒、烦恼,皆是你修行的契机,你需以小乘佛法的智慧去化解,去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所扰,如此,或许便能渐渐找到两者的平衡。”
觉尘和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道友的话,让贫僧有些开窍。但贫僧还是有些担忧,若在这红尘中打滚,沾染了太多的世俗之气,是否会远离佛法的真谛?”
李泽中微微一笑:“觉尘道友,佛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世间的一切色相,本就是虚幻不实的。你身处红尘,却不被红尘所迷,心中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众生的慈悲,又何来远离佛法之说呢?况且,你若只是一味地躲避红尘,又如何能真正地理解众生之苦,又谈何度化他们呢?”
觉尘和尚低头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李道友,贫僧似乎有些明白了。佛法并非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和处世的智慧。无论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都只是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途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践行。”
李泽中点头赞许:“正是如此。就像那水中之月,你若执着于用手去捞取,便是陷入了执念;但若你能以心观之,明白它的虚幻,却又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这便是智慧。在这商行之中,你可以将每一次的人际交往、每一次的困难抉择,都看作是修行的功课,以佛法的智慧去应对,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觉尘和尚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他站起身来,双手合十,朝着李泽中深深一礼:“李道友,今日多亏你的点化,让贫僧拨开云雾见青天。贫僧定当牢记你的教诲,在这红尘中践行佛法,寻求真正的解脱。”
李泽中连忙起身还礼:“觉尘道友不必客气,你我同为修行之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