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阿哥近来运势不佳、处处碰壁,但他丝毫没有放弃与太子一争高下的念头。那些簇拥着他的人们,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让他根本没有退路可言。因为他深知,这些人的身家性命以及他们九族的荣辱兴衰,全都维系在他这一个人之上。
与此同时,皇上同样未曾打消在太子和大阿哥之间煽风点火、制造嫌隙的想法。在皇上眼中,太子轻而易举地便能继承皇位,如果不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砺,日后必定难当大任。
然而,皇上却未曾深思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自身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又有几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若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太子,那么太子恐怕永远也无法成为他理想中的储君。
毕竟,每一代人都肩负着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使命。
倘若将皇上视为引领大清王朝迈向辉煌巅峰的一代明君,那么下一任皇帝只需做一个不算昏聩无能的守成之主即可。只可惜,皇上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一心觉得太子未经历风雨。
目前的大阿哥实力尚弱,还不足以与如日中天的太子分庭抗礼。
于是乎,皇上便源源不断地给大阿哥增加筹码,表面上看似对其关爱有加,实则不过把大阿哥当作太子成长路上的一块磨刀石罢了。而可怜的大阿哥,已然沉浸在了皇上赋予他的那点虚妄权力之中,难以自拔。
皇上一声令下,内务府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为众皇子开府之事。他们深知这是皇上交办的重要任务,丝毫不敢怠慢。而首先被提上日程的便是大阿哥的府邸修建工作。
内务府倾尽全力,调动各方资源和能工巧匠,日夜赶工。不久后,一座宏伟壮丽、美轮美奂的大阿哥府邸便拔地而起。其规模之宏大、装饰之奢华令人瞠目结舌。
当大阿哥的府邸竣工之时,康熙龙颜大悦,随即下令召大阿哥入朝参政。
要知道,在此之前,能够享有如此殊荣的唯有太子一人而已。如今大阿哥竟然也得到这般待遇,太子心中怎能平衡?
而且入朝听政和参政是完全不同的,之前只是让大阿哥听政罢了。
他视大阿哥为自己争夺皇位的强劲对手,眼睁睁看着对方日渐得势,心中的愤恨愈发难以遏制。
这种不忿的情绪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太子与皇上的日常相处。
面对皇上时,太子不再像以往那般恭顺谦逊,言行之间时常流露出不满和抵触。
皇上何等敏锐之人,岂能察觉不到太子的变化?他认为太子如此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实难担当重任,必须对其加以狠狠地磨练。
于是乎,皇上非但没有收敛对大阿哥的恩宠,反而变本加厉地为其增添势力。这陷入一个死循环,太子情绪愈发不好,皇上愈发觉得太子需要磨炼,皇上从而增加大阿哥的势力,于是太子愈发暴躁。
这使得原本就心怀怨恨的太子越发恼怒,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不仅身边的奴才和属官们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主子,就连一向与太子关系还算不错的四阿哥,竟也无辜地遭受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
实际上,这位太子可谓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之人。自其呱呱坠地之际,皇额娘便已撒手人寰,自此之后,他便由皇阿玛亲手抚养长大。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他却惊觉自己并非皇阿玛心中的唯一,因为皇阿玛尚有诸多其他的选择。
就在这般敏感脆弱之时,那索额图瞅准时机,蓄意挑唆起太子与皇上之间原本深厚的父子情。如此一来,太子对索额图的依赖日益加深,而这一切皆源自索额图妄图借此为赫舍里氏一族增添权势,以期能与大阿哥身旁的纳兰明珠一较高下、平分秋色。
此时此刻,佟佳氏在丰生额的暗中授意之下,表现得异常安分守己,丝毫未曾表明立场,毅然决然地置身于这场激烈的权力争斗之外。要知道,佟图赖早已离世,而佟国维和佟国纲两兄弟又素来不和,于是乎,朝堂之上俨然成为了大阿哥与太子的角斗场。
那边厢,索额图与明珠针锋相对,二人分别被世人称作“明相”与“索相”。与此同时,连太子妃的娘家伊尔根觉罗氏都按捺不住纷纷卷入其中,可令人诧异的是,大福晋瓜尔佳氏的娘家竟然未给予大阿哥哪怕一星半点的支持。
瓜尔佳氏心中的盘算其实极为单纯明了,尽管自己家的姑娘已经嫁入皇室成为大阿哥的福晋,然而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呵护。尤其当瓜尔佳氏遭遇变故之际,那惠妃竟然变本加厉地折磨大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