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倒回到300多年前。
2003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库萨大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物理学家梅尔斯.桑杜洛维休,做了一次名不见经传的实验。
他在一个封闭的实验室中,模拟了类似地球刚刚形成时的早期环境。
当时的地球被雷电和风暴所笼罩,大气中充满了等离子体。很快就发现,在模拟的大气环境中形成了一些直径几厘米的球体。
这些球体拥有一个两层边界。一层是带负电的电子外层,另一层是带正电的离子内层,而处于边界内部的是气体原子的内核。
最惊人的是,这些球体都可以通过自我分裂而进行复制。
在一定的条件下,球体可以吸收中性原子,再将他们分裂成离子和电子补充边界层,从而使自己增长。
甚至球体还会对外发射电磁波,使其他球体内的原子以特定频率震动,从而进行信息传递和接收。
这些球体,以生命科学的角度去看,完全具备了活性细胞的全部标准。
这些等离子态球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最重要的就是高温。可是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生存。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地球上诞生的第一批细胞并非碳基细胞,而是这些等离子球体。
他们不用经过几亿年的进化,只在大气风暴电光火石的几微秒内就能形成。在地球诞生后不久,可能就在地球的雷电风暴中生成。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试想一下,这些生命经过四十多亿年的发展,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而放眼整个宇宙,上百亿年的时间,又会进化成什么样的生命形式?
而陆平正是从玛士撒拉带回的样品中,发现了比那次模拟实验更为确切的实物证据。
为了验证自己的发现并非是巧合或者误差,所以陆平马不停蹄立马折返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