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入土为安比较好。”娄知县已经命人准备好了棺椁,墓地也选好了,葬在他那两个徒弟身旁,“他那两个徒弟也葬在淮阴镇,就让他们在地下团聚吧。”
&esp;&esp;李同面露不虞,他有十分的把握,凶手是商怀谏。就算他是太师,朝廷不能拿他怎么样。但他杀了百姓心中的神医华应子,定会遭人唾弃。
&esp;&esp;民愤四起,就算朝堂的人想护着他,也得掂量一番。
&esp;&esp;这样的机会,李同怎能错过。
&esp;&esp;娄知县见说不动他,只能作罢。
&esp;&esp;华应子的尸首被放在棺椁里,娄知县本想掩饰一番,拉着个棺材从淮阴镇到京城,怎么都觉得瘆人。
&esp;&esp;李同说不需要,就这样,几人拉着棺材,从淮阴镇到京城。路途经过城镇时,很多人看着几人拉着棺材,大赤赤从街道上走过去,行人纷纷避让。
&esp;&esp;甚至惊动了知县和知府,李同那些自己的令牌,披麻戴孝,一路上大喊:“当今太师心狠手辣,狼子野心,竟对世间神医华应子下手,令其含冤而死,实在悲痛!
&esp;&esp;世人皆知,神医华应子妙手回春,治病救人不图钱财。在淮阴镇之时,华应子曾医好商怀谏,谁曾想这人竟不知知恩图报,因华应子受人爱戴,他心中嫉妒,竟对其痛下杀手,人神共愤!”
&esp;&esp;华应子的名号,众人皆知。
&esp;&esp;不明所以又对商怀谏怀恨在心的,不去深究,跟在李同身后,说着商怀谏丧尽天良的话。
&esp;&esp;有些比较理智的,问李同有无证据,李同说,在华应子尸体下面,有三个字。
&esp;&esp;他请画师画出那三个字的模样,只是叮嘱一番,刻意向商怀谏这三字靠拢。
&esp;&esp;有人还想说什么,被那些冲动的人指着鼻子骂,说他们就是同商怀谏一伙的。成了过街老鼠。
&esp;&esp;此后,那些质疑的人也不说话了。
&esp;&esp;一路上对商怀谏的声讨很多,事情愈演愈烈,人还未到京城,飞鸽传书已经到金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