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晋国和蜀国激战期间,魏国这边却是一片风平浪静。趁此机会,魏国在不断地积攒实力,休养生息,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这期间,由于江夏问题,魏国和吴国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原来,东吴孙亮认为,魏国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地拿下整个江夏,完全是因为吴军在之前消耗了大量的晋军力量。
因此,东吴希望能与魏国平分江夏地区,以弥补他们的损失。然而,对于这个要求,曹髦却觉得十分可笑。
“想当初,孙策、周瑜何等英雄人物!如今,你们这些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曹髦心中暗暗叹息道。
自从孙策和周瑜去世后,江东的人才逐渐凋零,剩下的大多是些目光短浅之辈。面对这样的对手,曹髦根本提不起兴趣去搭理他们。
如今魏国的国力正在蒸蒸日上,区区一个江夏地区并不能让他们动摇分毫,不过这也不代表江夏不重要,毕竟那里与晋国和吴国都有接壤,又是魏国在荆州的踏板,所以无论如何,魏国都不可能妥协。
而此时,东吴使者陶濬正站在魏国朝堂之上,向魏国皇帝曹髦详细陈述东吴对于江夏之事的立场。
他的表情显得十分洒脱,丝毫没有畏惧之色。
陶濬列举了吴军在江夏之战中的贡献以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并表示他们已经尽到了应有的责任,理当与魏国平分江夏。
虽然他心里明白吴国并不占理,毕竟江夏是吴军为了缓解压力邀请魏军出手的,如今却又想跟魏国讨要半个江夏,这就是放在自己身上也不会同意的。但皇命难违,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面对魏国朝堂的冷落与讥讽,陶濬毫不介意,只是暗自感叹自己倒霉,怎么偏偏摊上这样一个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差事。
尽管处境艰难,陶濬依然能够滔滔不绝地发表言论,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口才。他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令在场众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实际上,曹髦对于陶璜之名早已有所耳闻。如今见到其兄弟陶濬也如此才华横溢,更是让曹髦对他们兄弟心生好感。
人才对于魏国的重要性曹髦比谁都清楚,曹髦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利用好了,就可以将他们兄弟招揽到自己身边,让他们为魏国效力。
想到这,曹髦心里便开始盘算如何将这几兄弟拉入魏国阵营,这也使得曹髦看他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充满了赞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拉丝。
于是,曹髦开口道:“先生所言我等君臣需要商议下,就请先去鸿胪寺休息,等我君臣有了结果再通知先生。”
说完,曹髦便宣布退朝,并留下了羊祜、卫瓘、王经、王基、毋丘俭等大臣。
待众人来到偏殿后,曹髦直接说道:“陶家兄弟皆是有德才之人,朕想把他们拉拢过来,诸卿可有办法?”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毕竟,要拉拢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对方还是来自敌国的使者。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策略。
然而,羊祜等人都明白,陶氏兄弟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如果能成功地将其拉拢过来,必定会对魏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他们也愿意尝试一下。
最终,君臣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准备利用孙亮的多疑性格进行离间计。
这个重要的任务被交予了曹安的暗影卫以及羊祜、卫瓘等一些人负责。同时,他们还必须在这期间尽力拖住陶濬,不能让他回到东吴。
于是,关于如何拖住陶濬的问题,曹髦全权交由礼部的卫瓘和张华来处理。
在这段时间里,卫瓘因为其他事务缠身,无暇顾及此事,便直接将任务转交给了礼部侍郎张华。
而张华则整日忙碌于与东吴使者的口舌之争。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场面异常热闹。
就在魏国君臣密谋招揽陶家兄弟期间,暗影卫突然传来消息称:“陛下,根据最新情报,晋国已经开始对蜀汉发动新的攻势,但由于轻敌冒进,并且贸然分兵作战致使晋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不得不退守成都而且……”说到这里,暗影卫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晋国皇帝司马昭因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正专心听着汇报的曹髦不禁一震,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曹髦对于蜀国的胜利有点惊讶,对于司马昭的死则没有什么大的反应。不过曹髦还是让与晋国交界的几个战区做好准备,防备好晋国新君会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