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虎和陶璜的穷追不舍,此刻的石苞等人可谓是狼狈至极!与之一同出逃出城的晋军士兵们则状况百出,不断有人掉队。其中有些是因为心生恐惧而自行逃窜,还有些则是实在精疲力竭、无力奔跑。无论是何种缘由,眼下晋军的人数正在急剧减少。
见到这等情形,石苞心急如焚,连忙命令自己的心腹爱将石阳留下断后。石阳深知此任务艰巨,但又不敢违抗主将之命,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随后,他迅速带领一小部分人马,寻得一处地势险峻之地,精心布置起了埋伏。
当魏晋大军逐渐逼近时,躲在暗处的石阳心跳急速加快,紧张到了极点。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自己于万军丛中奋勇杀敌、直取敌军将领首级的英勇画面。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狡猾多端的陶璜在行至此处时竟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并下令部队分成几批依次通过。不仅如此,陶璜还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四下探查周围的情况。
眼看着自己苦心设计的埋伏即将化为泡影,甚至还有可能会被敌人察觉,石阳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坐以待毙,而是毅然决然地率领部下直接冲杀出去。
看到石阳后,陶璜轻蔑一笑,随后领兵直接杀出,在前后夹击的情况下,石阳没有坚持多久就被魏军消灭。但也成功为石苞争取了一部分时间。
与此同时,在兖州和冀州交界之处,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正在上演。王基与邓艾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儒将,各自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剑拔弩张地对峙着。
王基屯兵于临邑,毫不犹豫地向青州荏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目光如炬,指挥若定,麾下的士兵们士气高昂,勇往直前。
邓艾则稳扎稳打,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有条不紊地组织防御。他深知王基的厉害,但毫不畏惧,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
说起来,这两人曾一同在朝堂为官,彼此之间可谓知根知底。如今战场相逢,既是对手,亦是惺惺相惜之人。他们都明白,这场战斗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安危。
从综合实力来看,邓艾或许稍胜一筹。然而,王基以沉稳着称,他所统领的魏军经过严格训练,整体素质颇高。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出征,王基还得到了皇家学院众多学子的倾力相助。这些学子才华横溢、智谋过人,为王基出谋划策,提供了许多精妙的战术建议。
如此一来,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势均力敌之势。一时间,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动地。双方将士皆舍生忘死,奋勇拼杀,战况异常激烈……
王基突然发动猛烈的进攻,这一变故令邓艾瞬间陷入了被动局面,以至于他根本无暇分心去关注青州的战事。
而此时,石苞的身后魏军穷追不舍,犹如附骨之疽一般难以摆脱。
原本按照计划,石苞抵达剧县后准备稍作休整,以恢复疲惫不堪的体力和士气。然而,事与愿违,没过多久,如狼似虎的魏军就已经追杀而至。面对这迫在眉睫的危机,石苞深知时间紧迫,不敢有丝毫耽搁。于是,他迅速组织士兵们进行了简单的物资补充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逃亡之路。而此次他们逃窜的方向,则是位于齐国境内的益都。
并且石苞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他派出一队精锐的骑兵,快马加鞭地向邓艾紧急求援;另一方面,他又传令给乐安方面,要求其速速出兵前来接应自己。
随着石苞的再度仓惶出逃,剧县这座小城很快就落入了魏军之手。得手后的陶璜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剧县,以防敌军反扑,也是要保住自己的后路。而其余人马则在陶璜的率领之下,继续对石苞展开毫不留情的追击。
这时文虎所率部队也及时赶到,并与陶璜成功会师。两人会合之后,先是仔细分析了当前局势,接着又共同商讨出下一步的作战策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由文虎亲率大军长驱直入,径直杀进青州齐国的腹地,给敌人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混乱,同时也可以借助此时齐国兵力空虚,一举拿下齐国,进而扩大胜利的战果。而陶璜则肩负起继续追击逃往益都的石苞这一重任,誓要将其一举擒获。
另一边,伴随着石苞军队的溃败,胶东和即墨等几个郡县竟然纷纷选择向魏军投降。这一局势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意味着整个北海郡已经彻底落入了魏军之手,让魏军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而在此前,由于齐国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了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