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战场失利的消息如一阵狂风般迅速传遍了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的晋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新招募的兵马尚处于紧张的筹备阶段。
晋帝司马炎心急如焚,他深知时间紧迫,不断地向负责此事的官员们发出催促的诏令。他殷切期望这批新兵能够尽快赶赴冀州前线,给予那里苦战中的将士们强有力的支援。否则,一旦冀州沦陷于魏军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届时,并州、幽州以及司隶等地都将直接暴露在魏军的兵锋之下,国家安全岌岌可危。
近年来,由于魏国推行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量的百姓纷纷前往魏国定居。这一现象不仅导致晋国人口流失严重,更使得其综合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司马炎对此心知肚明,也曾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然而,现实却让他举步维艰。国内世家大族的势力盘根错节且异常强大,他们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司马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想要坚决地与世家展开斗争,打破他们对国家事务的垄断;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考虑到世家的力量,避免过度刺激而引发更大的动荡。于是,他只能在斗争与妥协之间左右摇摆,艰难地寻求着平衡。
这种尴尬的状况让司马炎倍感焦虑,同时也令整个晋国的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
而对于晋国的黎民百姓来说,他们真可谓是有苦说不出啊!一方面,令人欣慰的是晋国总算推出了一些旨在造福民众的政策;可另一方面,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这些政策才刚刚开始施行,那些世家大族便瞅准空子加以利用,变本加厉地欺压和剥削普通老百姓。如此一来,最终导致的结局便是老百姓们对当朝朝廷愈发感到失望透顶。特别是位于魏晋交界一带的区域,众多百姓几乎要不顾一切地投奔魏国而去。鉴于此情形,晋国不得不持续加强边境的封锁力度,以竭力遏制住百姓大量外流之势。对此现状,司马炎既倍感烦恼又深感无可奈何。毕竟,晋国当前的局势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他实在无法效仿当年的曹髦那般,毅然决然地直接向世家大族动手开刀。否则的话,只怕世家大族尚未倒下,晋国自身反倒先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了。
此时此刻,司马炎端坐在朝堂之上,面色凝重地默默凝视着下方站立的众多文武百官。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之中。
过了片刻,司马炎微微皱起眉头,稍稍作了一番沉吟之后,终于打破沉默,缓缓开口说道:“如今冀州这边的战况颇为不利啊,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我方军队在与敌军交锋时屡屡受挫,急需得到一支强有力的援兵前来支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近期新招募而来的这批士兵虽然人数不少,但却严重欠缺实际的作战经验。若是贸然让他们就这样仓促上阵,直接去面对强大如虎狼之师的魏军,恐怕他们将会如同待宰羔羊般毫无还手之力!”
司马炎话音刚落,朝堂之下立刻像炸开了锅似的,原本安静肃立的文武百官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一时间,各种嘈杂声充斥于耳,其中有担忧的叹息,有顾左右而言他的。不过仔细观察便能发现,这些官员当中许多人的神情显得有些不自然。毕竟平日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敛财方面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手段百出;可真要让他们针对眼前如此棘手的军事难题出谋划策时,就只能露出一脸尴尬和无奈了——很显然,他们的脑子压根儿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过,更别提能提出什么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了。
只见堂下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始终没有一人胆敢挺身而出,给出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这般情景,不禁让司马炎心生恼怒之意,他面色微沉,轻轻地咳嗽了一声。这声轻咳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一般,原本嘈杂喧闹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此刻,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发出一丝声响。司马炎环视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司马孚身上。这位年事已高的大臣本就有意站出来发言,尽管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他的面容,使得他显得老态龙钟,但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只见司马孚不紧不慢地向前迈出几步,然后微微躬身行礼,接着便缓声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眼下可派遣新招募而来的兵马前往濮阳听从调遣。同时,命司马伷率领防守濮阳的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兵以及适量新兵一同前往支援前线。如此安排,既能让新兵得到实战锻炼的机会,快速成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