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忽视群臣的智慧和建议。
果不其然,正如所有事物皆具有多面性一样,这一议题也引发了不同观点之间激烈的碰撞。那些主张还都洛阳的官员,多数都是当初最早投奔曹髦而来的一部分官员。他们认为洛阳作为曾经的国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将都城迁回那里可以重振国家的声威,恢复往日的辉煌。此外,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全国的统治和管理。因此,他们极力支持还都洛阳,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来加以佐证。
然而,与之相对立的,则是一群坚决反对还都洛阳的官员。这些人大多是通过多年在官场中的摸爬滚打、一步步晋升才走到如今位置的。他们与皇家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当前的局势和发展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在他们看来,如今的京城已经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如果贸然迁都,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平衡,给国家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况且,迁都之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混乱和动荡。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他们坚决反对还都洛阳,同样列举出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事例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然而,此时此刻,朝堂之上一片寂静,羊祜、王基、毋丘秀、陆抗等一众大臣以及内阁官员们皆面面相觑,选择保持缄默。面对这一情形,曹髦深知众人心中各有所虑,但他并不打算逼迫这些臣子们继续争执不休。只见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缓缓开口说道:“朕决意定都于谯城,至于洛阳,则仍保留其皇宫,使之成为我大魏之陪都。”
此言一出,原本紧张凝重的气氛瞬间得到缓解。众人虽然对这一决策未必完全认同,但既然皇帝已经表明态度,且理由也算充分合理,便不再多言。这场关于定都之事的争论,就这样在曹髦的果断决定下渐渐平息。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近年关。眼看着新年将至,曹髦思索再三,最终做出了一个令满朝文武都倍感欣慰的决定——他干脆利落地赐予百官休假,让他们能够安心返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毕竟自战争爆发以来,无论是前线冲锋陷阵的将士,还是后方出谋划策的文臣,无一不是殚精竭虑、辛勤付出。如今国家终于实现大一统,可摆在面前的治理与改革之路依旧任重道远。因此,曹髦希望通过此举,让百官们能得以放松身心、调整状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种种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