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喔~我~”
“呢以~你~”
“忑啊~他~”
俗话说,仓廪足而知礼节。
今年秋天,拖拉机和收割机进入千家万户,一个人就能搞定十几亩地,产出超过十万斤的粮食。
尽管按照大汉新的律法,无论任何人都没有免税的特权,无论官员还是豪绅都要被官府收走田里整整三成的作物,但剩余的七成,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量了。
可以让百姓衣食无忧有闲钱,每家每户都有报时的钟表和一辆自行车用来代步,让子女进入学堂,学习基础的“汉语拼音字母表”。
新式学堂的开设无疑是给没有田宅还要缴纳赋税的童生和秀才提供了一个谋生的出路,不至于放弃读书下地种田,教书之余也不耽误科考。
普通的百姓之前可能会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但现在他们至少想要看懂《百姓日报》。
想知道拖拉机怎么使,想知道疆域又拓展到了哪里,朝廷的每一项成就都让百姓与有荣焉。
也的确离不开每一位父老乡亲的辛勤耕耘。
高产的粮食还可以让豪绅富户们积累财富购买汽车、洗衣机、电风扇、脱谷机、钢笔和缝纫机……
或是先进的必需品,或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总之财富最终会回流到宫中。
有时候叶羽会觉得雅儿的野心加上李小玉的经济头脑挺可怕的,尤其叶羽还掌握着暴力机关和先进技术,是这天下最大的垄断集团。
不仅是庄家,还是负责制定规则的那个人,其他世家势力再大又怎么跟叶羽玩儿?
当然啦,枪支弹药是不可能对外出售的,能持有枪支的只有军队,寻常人家甚至根本不知道枪械的制作原理。
每户人家所能持有的田宅都是有上限的,至于这个上限则由雅儿和楚华裳商议决定。
其实要那么多田地也没用,早有远识之士看出来了。
随着高产作物的不断推广,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今后的粮食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然而至少现今是需要粮食的,短短两年还不足以百姓们把吃不饱穿不暖的回忆给遗忘。
军队需要粮食,还需要饮食均衡,所以北方的城池大力发展畜牧业,从突厥人手里俘获牛羊猪狗,通过火车运送到全国各地。
粮食多了饲料也就多了,人吃饱了就有多余的边角料用来喂动物。
今年秋天百姓再没有了突厥马匪的威胁,养鸡养鸭晒腊肉,在先进的养殖方法和安稳的养殖环境之下,家里的鸡鸭鹅兔开始在圈棚里繁衍。
“连一个鸡蛋都吃不起”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过去式,百姓们吃饱穿暖又会有谁想着造反?
别说造反了,在大汉王朝境内,要是有人敢说如今的皇上一句不是,田间地头的老汉儿都得拿起锄头把那人打跑!
尽管在叶羽不打算发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在交通便利但通讯仍然不便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顾虑不周的地方,仍然有投机倒把之徒想要浑水摸鱼,利用制度的漏洞而牟利……但百姓的生活整体水平是蒸蒸日上的。
朝堂之上的官员对叶羽不遗余力地赞扬,说叶羽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真正做到了“不与民争利”,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都做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峰。
楚华裳、初晴和夜未央每天都很头疼,旧的律法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大汉王朝了,新的律法每每都能出现漏洞。
从春天到秋天,从按人口征税到按田地征税,从佃租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给农民承包,按照契约字据的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
官府除了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外不干涉生产,在农业生产出现困难时还可以找官府求助。
一言以蔽之就是“包产到户”。
秀才没有免租的特权失去了田地,财主们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在官府手里,按着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
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大批人口,大批的人口进入了朝廷开设的新式工厂。
工业文明下的大机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工业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成本,都远远优越于之前传统农耕文明下的小门小户的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其结果就是布匹和煤炭等生活必需品越来越便宜,家家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