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周副厂长喊着袁梁,一起到甄卫星的办公室。甄卫星的办公室在二楼,二楼是一机厂的中枢机构,厂长室、书记室、办公室,都在二楼。二楼背阳的一侧,其中一间就是甄卫星的办公室。
甄卫星的办公室,房间地面污迹遍地,看样子从来没有拖过地,一个大大的办公柜靠墙而立,柜子里乱七八糟的书籍、资料类,柜子上面也是堆积起来。办公桌上,一个从车间捡来的硕大的铁盒子被用来当作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烟灰。他一只手夹着香烟,一只手拿着笔,看来正奋笔疾书,头上是烟雾缭绕。
看见有人进来,甄卫星笑笑道:“周厂长来了,我这也没有坐的地方。”说话间,一口黑牙露出,左手伸到烟灰缸,碾灭烟屁股,一缕青烟钻在他蓬松的发间,久未散去。
他急忙站起来想收拾一张凳子,让周副厂长坐,凳子上也放满了东西。
周副厂长急忙制止他:“甄主任,不用忙。吴厂长和你谈过了吧,你和小袁交接一下。”
甄卫星急忙停止收拾,说:“谈过了谈过了。”说着,转身从地上拿起来一摞脏乱的资料,往桌子上啪一放:“给,都在这里了。”
周副厂长说:“你也经常开开门,看你屋里的烟味,你俩聊聊。”
甄卫星很干脆:“没啥聊的,就这些东西,你又不是不知道,都是瞎编带胡扯的。以前的东西都交到档案室了,需要的话可以到档案室找。”看起来有明显推脱的意思。
周副厂长怔怔地看着他,转身对袁梁道:“你先接过来,有事再聊。”
袁梁只好抱起桌子上的东西, 说道:“甄主任,有事我再请教你。”
二人憋着气,出了门长长喘了口气,各自回办公室。
袁梁打开资料想看看,忽然一股烟味直冲鼻孔,他赶紧放下,直接往水泥地上一推,散了一地,嘴里嘟囔着:“散散味吧。”
中午吃饭的时间,袁梁端着饭碗,直接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夏爱祥也跟了过来。
两人吃着饭,夏爱祥的兜里揣着生蒜头,放在桌子上,不时地剥一瓣放进嘴里,豆腐白菜也吃得够香。
夏爱祥一边吃饭一边问:“这还没谈话,怎么就交接了?”袁梁把上午的事说了,夏爱祥听后说:“吴厂长不和你谈,就怕有变故。”
这正是袁梁担心的,但事已至此,却感觉到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被动跟着走。其他人不能说,吴厂长那里又不能去问为什么不公布,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下午了,不管怎样,工作还是要做,袁梁捡起来地上的资料看起来。
技改,从技术的角度,改什么?要什么?做什么?作为一机厂的技改,其实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样,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已经没有国家的政策划拨、政策扶持类的免费午餐了,列入技改就是为了获得低息的长期贷款,虽然企业也能获得短期贷款,一是手续繁复,再就是时间短暂,还有就是额度较小,因此,获得技改贷款,成为了企业的首选。在经过最初的自我滚动发展后,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才有了一机厂的第一次技改,而这是第二次,比上次更为迫切。
吴厂长没有单独和袁梁谈话,他把周副厂长、甄卫星、袁梁、财务处处长江小勇、设备处处长高冰叫到了办公室。
吴厂长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大家进屋时,大多看到的是他端坐在那张大大的写字台后,一张大大的转椅上坐着纹丝不动,坐东朝西,面向着一溜沙发上的人。他身后的一面墙上,是整墙的开放式书柜,里面放满了书籍、资料、奖牌、荣誉证书等,稍显凌乱。
每个人都拿着笔记本,但也没有记录多少。吴厂长说,只是一个短会,把厂党总支会、厂部决定传达给大家,技改工作从办公室转移,单独成立技改办,由周副厂长分管,袁梁负责具体办理,其它部门和人员密切配合。此次技改的目标是,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扩大5000台套主导产品生产能力,拟投资四千万元,其中自筹两千万元,贷款两千万元。
散会了,袁梁没有到四楼,而是跟着甄卫星来到了他的办公室门口。甄卫星开门转身,看到了袁梁,接着问道:“有事?”袁梁答道:“我问问接下来要做什么?什么程序?”甄卫星打开门,也只是在门口站着:“这个前期也是吴厂长和市计委沟通后,确认的技改项目,你可以到市计委问问,看接下来的工作流程,也不是每次都一样,要看市计委的安排。”看来这推脱得还很干净。袁梁答道:“谢谢了,明天我去市计委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