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陈旧的升降机出现在他们面前,靠近后,只见那锈迹斑斑的网状金属门缓缓升起并伴随着金属的摩擦声,略显刺耳。其内部灯光不断闪烁,那是昏黄的光,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给这陈旧的空间增添了一抹黯淡的色调。随着车身逐渐驶入,一声沉闷的金属声 “咚嗡” 地响起,那声音仿佛从升降机的深处传来,带着金属被重压后的喟叹,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悠悠地回荡着。
再次看向周围只见那布满铁锈的半高网构围墙,金属网格粗细不均,有的地方已经被腐蚀得很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断裂。生锈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是暗红色的锈斑,有的地方则是黑褐色的铁锈堆积。围墙还有几处像是被大力拉扯过一般,原本规则的菱形网格变得歪歪扭扭,有的地方甚至断开了,铁丝翘在半空,仿佛很久没有维护过。升降台的地面并不平坦,有一些浅浅的坑洼,像是被无数次的重压和摩擦所留下的痕迹。此时,除了那阵剧烈的金属摩擦声,隐隐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风声,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叹息,更增添了这里的孤寂之感。
那昏黄的灯光逐渐稳定,随着一阵剧烈的金属摩擦声响起,那声音犹如尖锐的指甲刮过黑板,“吱呀 —— 吱呀 ——”,让人听着心里直发毛,升降机便开始缓缓下降,然而,下降过程中突然一顿,灯光瞬间暗去,周围陷入一片死寂。片刻后,那昏黄的灯光又重新亮起,伴随着轻微的机械声,升降机再次缓缓下降,仿佛刚刚只是打了个盹儿。周围墙壁的锈迹一直向下延展似乎没有尽头一般,给人一种极其荒凉的感觉。身处其中,让人不禁感到一种压抑的沉闷,仿佛被时间遗忘在了这个荒凉之地。
在这略显荒芜的情境之中,一个关于名为米兰达的卫星的故事徐徐展开。它的命名源自柯伊伯的发现之旅。柯伊伯,一位对莎士比亚作品怀有深厚敬意与热爱的天文学家,当他在无垠宇宙中探索时,目光锁定了这颗独特的卫星。那一刻,他的思绪瞬间被牵引至莎翁笔下的《暴风雨》,那个叫米兰达的角色所散发的勇敢、睿智与神秘气息,仿佛与眼前的卫星完美契合。卫星之上,或许是无垠的冰原如银色锦缎般铺开,其间散布着形状奇异的环形山,恰似镶嵌其上的宝石;又或许是深邃的峡谷仿若大地的裂痕,与高耸入云的山峰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如诗如画且充满神秘氛围的景象,恰似《暴风雨》中那如梦似幻的舞台背景。这般独特的地貌,让柯伊伯笃定地将其命名为米兰达,从此,这颗卫星便承载着这一充满文艺与奇幻色彩的名字,在宇宙的长河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原本,命运多舛的米兰达,仿若被宇宙恶意诅咒的殉道者,又似被无情抛弃于黑暗汪洋的孤舟。它在深邃无垠的宇宙黑暗深渊里,孤独且无助地蹒跚前行,不可抗拒地逐步靠近那恐怖的罗希极限。强大的引力如恶魔的巨手,肆意拉扯着它,使其身躯止不住地微微颤栗,内部结构也因这巨大的压力而痛苦呜咽,似在悲泣着自身的不幸。那冰冷死寂的表面,仿若被死亡的阴霾紧紧裹缠,每一丝细微的震颤,都像是在哀嚎着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在不久的将来,它仿佛已能清晰预见自己将如精美却脆弱的琉璃,被无情地碾碎成环,而后渐渐消散于无尽的寒冷与黑暗深处,仅余下一丝证明其往昔存在的悲凉残痕。它的命运之路像是被宇宙法则无情地镌刻,注定要在这荒芜的宇宙舞台上,独自演绎一场无人问津、震撼人心却又充满绝望的悲壮终章,没有奇迹,没有救赎,只有无尽的孤寂与毁灭在静静等待。
然而,核能之都的天路计划恰似一道耀眼的神奇光芒,横空出世,瞬间打破了米兰达那被黑暗笼罩的命运枷锁,彻底扭转了它原本注定走向毁灭的命运轨迹。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某一天,仿若星芒乍现,无数神秘且拥有着毁天灭地力量的飞船,如璀璨流星撕裂黑暗天幕,齐齐汇聚于天王星周遭。刹那间,一场足以撼动宇宙秩序的浩大工程轰然开启。
在漫长岁月的磨砺与艰苦卓绝的奋战之下,一个紧紧包裹着主天王星的巨型金属外壳,宛如巨兽破茧而出,缓缓展露其雄浑轮廓,此等震撼景象堪称宇宙创世以来的伟大奇迹。这巍峨耸立的巨大金属外壳,便是威名赫赫的核能之都。它以霸道绝伦之力,将天王星彻底改造为一座熊熊燃烧的巨大核反应堆,由此构筑起一座散发着冷峻金属光泽、雄浑厚重的重工业钢铁堡垒,无尽的能量如汹涌澎湃的潮汐,在其间肆意翻涌奔腾,尽显其钢铁强权的威严与霸气。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也随之悄然展开。
天路计划,乃是核能之都威震宇宙的霸道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