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官场之人不能把握。
于是汪知县就想了个众人围死了哈奇海的托词。还报了15人的阵亡名单。昨天汪知县还给李知府的师爷送了800两银子。十五人抚恤银子一人三十两,就是450两。十个鞑子人头一个三十两,就是三百两。哈奇海的人头赏格原本是800两,被李知府连夜升到了2000两。若是顺利汪知县不但能够升官还能小赚一笔,李知府也可以弄个两三千两耍耍,顺便混个军功。
李知府也是直说王鼎好运气。然后汪知县就将所谓十个亲兵头颅送上。李知府也找人验了说都是真鞑子。李知府也是大为惊喜。毕竟这几年杀良冒功的事情太多。
毕竟这巡检官职虽小,也是个杂官,但是到底算是半个文官,立此大功,府里头面子上也是好看。而且当年巡抚衙门(巡抚衙门不是常设,属于钦差性质)上面要求驻军出塞,驻军无一人肯出塞。
最后逼得巡抚衙门章巡抚求到李知府这里,章巡抚和李知府是同年,没法子李知府只好严令汪知县派人出塞,结果三月派人出塞,四月就被鞑子杀了个精光。汪知县报上来的抚恤让李知府颇为挠头了些日子,但是巡抚衙门还是要求出塞,没办法只能再次要求汪知县派人出塞。最后汪知县报了一个落籍的汉民叫王鼎的当巡检,也不知道汪知县怎么骗去的。李知府火速批了。反正就算王鼎也死了,李知府也能松快几个月。
汪知县把报功文书送上,李知府也是走个过场,看完签上了名字盖上印信直送京师。
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省一级的官员,知府就算各地最高的地方大员了,在这个时代所谓巡抚和布政使之类基本都是临时性质。属于因事委任的京官序列。直到后来天启崇祯年间才逐渐变为常设。
所以李知府的奏折就可以直接到达天听。
实际上京师得到李知府六百里加急送达的加急公文,开始也没太当回事。毕竟年年都有北虏入寇。每年边关大将都会上报斩杀几百上千的鞑子,大家都不太当真,毕竟杀良冒功太多。
但是偶然有人发现居然写的是斩杀了鞑酋哈奇海。一下子京城众人皆惊,这可是有名有姓的大鞑子头啊,一般可是不敢随便上报的。
边关大将所谓斩杀数百上千,都不稀罕,一般很少有有名有姓的。毕竟大人物嘛,身边亲兵无数,都跑的飞快。
这哈奇海这几年闹腾的特别厉害,每年都能入寇十次八次的,每次边关报告说斩杀哈奇海数千人,己方损失上万和一堆物资损失。
按照边关大将报过来的斩杀数字加起来,这几年至少杀了哈奇海十几万部众了。
可是哈奇海还是活蹦乱跳年年来犯。
:()殖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