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赵侯亲征
蒲阳之战暂时结束了。
魏章投秦,其麾下三万多魏军士卒被解散回乡。公孙衍带着五万余残兵败将一路向南逃窜。
短时间内魏国是不可能再征集十万人以上的大军与秦军作战了。
嬴华率八万秦军驻守在这里,扼守着魏国进入上郡的通道。张仪、司马错回了咸阳,白亮回了函谷关。
魏国,南屈,魏军大营。
公孙衍与赵将韩举相对而坐,二人脸上阴云密布。
韩举拱拱手,“公孙将军,蒲阳已失,而你我联军损失太大,短时间内怕是无法再起重兵夺回蒲阳。唉,在下明日便回国向我王复命了!”
公孙衍闻言苦笑不已,脸上露出犹豫和无奈,“蒲阳之战失败罪责在我谋划不周,但能与秦军周旋至斯,赵军功劳不小,在下会如实向魏王禀报,向赵王澄清。”
公孙衍将罪责全然揽过,韩举内心松了一口气。
“未知将军如何打算?”韩举问道,他担心公孙衍不甘心失败,再次起兵攻打蒲阳。
“此次我征集了十五万大军,寸功未建,反而损兵折将。消息传回大梁之日,便是魏王召我回去之时,我哪还有机会再重夺蒲阳?”公孙衍一脸的凄凉,这次蒲阳大败,魏王势必屈服于秦国,加之朝堂政敌的诋毁,魏王也不会再信任自己了。
想到这里,公孙衍长叹一口气,眼神迷茫。
“若非最后时刻司马错出奇兵,此战胜负犹未可知!”
公孙衍摇摇头,“历来战事只问胜负,更何况我此番丢了蒲阳,折兵近十万,魏王不拿我问罪便是得天之幸了!”
“若是魏王不用将军,在下可在我王面前保举将军,以公孙将军之才可为我赵国上将。”
公孙衍闻言,微微一笑,心生感激,“多谢韩将军好意!我个人之事便放在以后再说,累及赵军损失近三万人,公孙衍惭愧至及!”
“战场之事岂能尽如人意,将军切勿自责。”韩举顿了顿说道,“明日一早在下便回赵国了,他日再与将军联手和秦军打过!”
“韩将军一路顺风!”
赵国邯郸,午后王城。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太子赵雍背诵完孙子兵法·势篇,目光炯炯地望着父亲赵侯。
赵语闭着眼睛背负双手,“知其言易,知其意难。说说你对这一篇的理解!”
赵雍紧抿着嘴唇,黑亮的眸子微微闪动。赵语平静地看着他的儿子,嘴角微微上扬。
半晌功夫,赵雍朗声说道,“君父,而臣以为,势篇核心要旨是:战以势胜,势因人而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欲王者求之于人!”
赵语惊诧地看着赵雍,“此你所思所得,亦或别人所授?”
“乃儿臣研读孙子兵法所得!”
“哈哈!好一个善战者求之于势,欲王者求之于人!你小小年纪能有此心得,寡人甚慰!”说罢拍了拍赵雍肩头,“不过为父还是有一点补充。择人而任势,还须量才而授权。俗语有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谓之:用人之长,避其短。这些你可懂了?”
“儿臣谨记!”
就在此时,大臣肥义脚步匆匆、满头大汗地冲进来,大喊:“君侯,齐军连破我东武、阳狐,清河之阴已尽入齐手!”
所谓清河,其实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与其对应的是黄河主干被称为浊河。浊河在齐国境内,而清河在浊河之北,算是齐、赵边境。两国在清河两侧的土地犬牙交错。
这一次齐军破东武、阳狐,算是将清河之阴全部拿下了。
“什么?!”赵语惊怒,“何时收到的消息?”
“刚收到,阳狐溃兵清晨渡河报与棘沟令,棘沟令当即派人送信邯郸!”
赵语面色通红气喘如牛,双拳紧握咯咯作响,“田因齐欺人太甚!”
“君侯,齐人必是想趁我援魏,注意力都在蒲阳之际,夺我土地。东武、阳狐是我边境重镇,这一次齐王胃口有些大了!”
“哼!本侯戎马半生,与齐、魏连年征战,何曾后退过一步!你夺我一尺,我便占你一丈。这一次本侯决意亲征,不攻入齐国决不罢休!”
“亲征?”肥义惊讶地看向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