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是越军抗击楚军的最前线,文远虽然不敢将大军尽数进驻延陵,却也留了五千人守城,以期阻滞楚军数日的进攻。
在文相国的努力下,各路援军正日夜兼程向他汇合,有了这数日的时间,文远相信他便能凝聚出一支可以解救延陵的军队。
六月二十一日,昭滑部渡江。
辕门下,昭滑给了等待多时的景翠一个拥抱。
相比数年前,如今的两人脸上多了沉稳。
景翠笑道:“元歌,好久不见!”
“君山,我俩有两年多没见了吧?”
景翠点点头,“我这两年一直在筑城,不像元歌你可以跟随上柱国他们四方征战!”
“哈哈,君山说笑了,你在广陵可也没闲着呢,文远这个人你是最熟悉不过,延陵这一战如何打,我就听你的了!”
“文远算是越国难得的将才,此人精通兵法又行事谨慎,有些难缠。”
“上柱国命我们三日后攻延陵,给文远一些压力,调动越国兵马。”
“这几日陆续有几股来援的越军与文远汇合,据斥候的估计,文远手中现在有三四万人,与我们两卫旗鼓相当。对了,魏荣兄怎么不跟你一起渡江?”
“上柱国的意思是渐次给越军增大压力,若是我们大军全部出动,文远见势不能敌而远遁,我们的目标便无法达成了。”
“走,进帐说话!”景翠拍了拍昭滑的肩头。
大帐内,两人端详着地图。
“君山以为此战当如何打才稳妥?”昭滑问道。
“我以为当一举拿下延陵,给越军当头一棒!”景翠指着延陵回道。
昭滑吃了一惊,随即微笑道:“不愧是君山,两年不见,剑锋更利了呢!不过,君山打算如何说服上柱国呢?”
“我以为,上柱国之所以只让元歌你先渡江,无非是认为越军只有原本的两万人,以你我两卫之兵力,作佯攻绰绰有余。但如今文远有四万人在手,在敌我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既要攻城,又要防止文远突袭,兵力上会有些吃力。稳妥起见,须得以一卫之兵力防止文远,另外两卫攻城,如此文远认为守城无望,也不会贸然出击。且我以为,我们既然要给越国压力,那还有什么比拿下延陵更让其震惊的呢?”
昭滑半眯着双眼看着景翠,“君山的意思是,集全部兵力,猛攻延陵,以震慑越国,加快其征兵节奏,如此便能更快地将守卫王城周边的兵力调动出来,以方便越王和范氏起事?”
景翠颔首道:“正是!”
“事不宜迟,我马上回趟广陵,将君山之意说与上柱国,请上柱国再作决断!”
“也好,元歌快去快回!这两日我先打造攻城器械,做好攻城准备!”
昭滑点点头,转身出了大帐。
一日后的清晨,昭滑又回到了云阳城,一同而来的还有南郡卫魏荣。
“君山,你看谁来了!”一进军营,昭滑就大喊道。
正在晨练的景翠看到魏荣后顿时心神一振。他收起长剑,走上前去,笑道:“魏兄,久违了!”
“我卫府兵正在渡江,我按耐不住便随元歌前来先与君山探讨攻略,今番你我兄弟三人并肩作战!”魏荣兴奋道。
“为大楚!”景翠沉声道。
“为大楚!”三人异口同声。
二十四日清晨,楚军兵分三路出云阳城,景翠部直插延陵身后,阻断延陵援兵。魏荣部与昭滑部兵分四路对延陵四门同时发起强攻。
延陵城半日而下。
二十五日,田忌将大本营前移到延陵,一同而来的还有东海郡守昭应,虽然此次进攻是为了策应越王夺权,但是在田忌看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打下来的城池都是楚国的,这一点他在离开郢都之前就已经取得了熊槐的许可。是以东海郡守昭应带来了一些暂时处置事务的官吏,来接收延陵城的政务。
楚军大营就在延陵城外,三卫各自的斥候营像一张网向延陵东、西、南三个方向撒去,试图寻找文远大军的踪迹。
楚军暂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田忌认为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还是策应,不宜掠地过多,以免越王认为楚国有意趁火打劫,越过他的底线,反而促成越国内部暂时的统一。
接下来楚军一方面要做出大军准备南下的场面,另一方面则按兵不动,静待越军援军汇聚。等待范氏准备妥当的消息,楚军在最后关头发起攻击,为越王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