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耀下,马蹄翻飞,银光闪烁,五千铁骑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瞬间穿越通道,到了秦军面前。
秦军士兵惊恐万状,尚未回过神来,就已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打得措手不及。楚军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力,冲撞进秦军密集的队形中,长枪如林,箭矢如雨,刀光剑影交织成死亡的旋律。
秦军的防线瞬间崩溃,如同巨浪中的小舟,摇摇欲坠。两万多秦军被这五千精骑冲得七零八落,阵型大乱,士兵们四处逃窜,呼救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谁曾想到,骑兵竟然这么生猛?面对骑兵的冲击,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这样的场面,即便是身经百战的公子华同样肝胆俱裂,强悍如他也不敢与骑兵正面交锋。
身在阵中,无论公子华怎么喊,秦军人人身不由己,谁也听不到主将在喊什么,他们唯一想的就是保命。
唯一还能保持战斗力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秦锐士,这些由司马错一手训练出来的锐士大多死在了函谷关,剩余不足两千人跟随司马错来到这里。
他们或三人或五人、十人结阵,间或能斩杀楚骑兵,给仓惶无措的秦军一点精神支撑。
然而,楚军骑兵们也发现了这一点,魏荣早就针对秦锐士、齐技击做过准备。此时他一声令下,便有数名骑士结成半月型阵,兜杀向一队锐士,他们从背后抽出特制的短矛,投向锐士。锐士们哪有见过这种打法,匆忙将飞来的短矛挑开。虽然短矛无法对其造成伤害,却给了楚军骑士们留下了进攻的空隙。
这是致命的。
中路秦军在溃退,司马错第一次心中生出了绝望。
秦军两翼被楚军咬住不放,加之中路的溃败扰乱了两翼的心神,秦军整个三路都呈现了败象。
司马错很快静下心来,他盯着楚骑兵看了许久。
景翠与昭滑自然不会放过对秦军痛下杀手的大好时机。楚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他们跟在骑兵身后对散落的秦军进行收割斩杀。
眼看中路秦军已经没有了威胁,魏荣大手一挥,骑兵们调转马头,回撤一段距离之后又向秦军左翼发起冲锋。
司马错的心在滴血。事到如今他也清楚,秦军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撤退才能保留希望。
以十万对五万,败。司马错的心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咬咬牙下令撤退。
秦军开始且战且退,然而楚军却不依不饶,紧咬不放。骑兵虽然不再冲锋,亦在周围游荡,专杀落单之秦军。
秦军已经没有了斗志,阵势也越来越乱。终于,他们看到了曾经拼杀过的山谷,于是乎一股脑钻了进去。
楚军就守在谷口,没有冒然进入。
进了山谷,秦军士卒们骤然躺倒一地,任凭长官们怎么喊怎么打也不愿起身。
这里面许多人参与过函谷关之战,经历过生死劫难,那时候他们却不像今日这般无力与绝望。
今日之绝望,非一日之骤变,乃这些时日之积累。与楚军作战和与联军作战截然不同,与联军作战并不需要讲求过多谋略,只要勇往直前,悍不畏死。与楚军作战不但需要勇猛,还须时刻提防楚人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今日之绝望,乃对楚军骑兵战术的毫无准备,以及骑兵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战力。
司马错与公子华相对无言。战败对于他们的打击实在太大,尤其司马错。
这一败极有可能葬送秦国短时间内收复武关的希望,从此秦国将暴露在楚国的刀锋之下。
这一败更是断送了司马错在秦国的希望。函谷关、武关,决定秦国命运的两战都是由他指挥,且都战败。不管秦王如何信任他,战败总要找一个替罪羊,司马错自然是最佳人选,秦王亦无可奈何,一如当年他为安抚公室、贵族,将卫鞅车裂。
司马错和公子华都清楚这一点。公子华几度欲言又止,他替司马错感到难过。若无后续援军,他们几无翻盘之可能,可大王还会相信他们吗?
恐怕,他们等来的不会是援军,而是大王问罪的诏令。
该怎么办?
公子华不知道。他扭头看着那张在夜幕下倍显黝黑的脸,叹了口气,问道:“你是主将,接下来我们当如何行事?”
司马错眼神空洞,似乎没有听到。
公子华见状也不再问他,别过头去看着毫无士气的军队,正在包扎的伤兵,心中的热情也渐渐冷却。
半晌,司马错方才叹口气,回答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