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点点头又问,“魏若不能要回河西,必与秦生怨,其又与楚国断交,势成孤国,秦、楚、魏三国,我韩国当如何抉择?”
公孙衍微微一笑,反问道:“大王以为韩国当亲秦、楚、齐亦或魏?”
韩王摇头苦笑道:“寡人实不知也,望相国教我!”
“臣以为,韩不当主动亲附任何诸侯!”
韩王震惊,“若此,四邻诸侯皆可攻我也!”
公孙衍摇摇头道:“韩天下之中,秦要东出,楚要北上,关东伐秦,韩皆要冲。何以择之?势也!”
说到这里,公孙衍暗暗叹息。韩国的地缘决定了他绝无外拓之可能,也几无可能成为秦楚齐这样的强国,甚至他连魏国都比不上。这样夹在强强中间的小国,只能成为列强争、伐的目标,一如当年的郑国。
公孙衍在魏国时尚欲联楚伐秦收复河西,凭借河西魏国或有可能复盛;然而在韩国,公孙衍的想法又变了,在他看来,韩国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列强的相互征伐中生存下来。
说到底,公孙衍的谋划亦无特别之处,只是让韩国走郑国的老路,在列强中间做墙头草而已。
谁来伐我,我便亲谁。
韩王也是明白人,一听就懂。他自然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
不过,这可不是他今日的目的。于是他继续问道:“依眼下之势,我当如何应对?”
公孙衍回道:“我王无须作任何选择!如今之势,楚强秦弱,楚欲伐秦,先联三晋,然魏毁约,楚必先伐魏,魏定而后谋秦。楚恐秦魏联合,必交好韩、赵。臣以为,以楚之实力,即便秦魏联合亦必败。假若秦胜,秦亦当交好韩国,借以伐楚。如此,楚来则依楚,秦来则亲秦,何如?”
韩王拍手叫好,“闻相国之言,寡人豁然开朗矣!”
接着又问:“若随楚伐秦,得秦地可乎?”
公孙衍颔首道:“可!楚有灭秦之意,然灭秦不易,楚但有所求,当以秦地换援!楚若伐魏亦当如此。”
韩王起身向公孙衍一躬,“君之相韩,寡人之幸也!”
楚陉山大营。
风尘仆仆的昭雎飞身下马进了主帅大帐,昭阳正背对着帐门口,仔细研究楚魏地图。
“见过令尹!”昭雎行礼道。
昭阳回过头来,点点头道:“来得倒也及时。本帅正在谋划伐魏之路,正好你与我一起!”
“令尹欲攻襄陵?”昭雎问道。
“然也!楚魏边境之城中,襄陵距离大梁最近,若破襄陵,对魏王最有震慑力!”
昭雎摇摇头,“弟以为不妥。”
昭阳闻言眉头微皱,攻襄陵是他在郢都时与大王定下的基本谋划,“何也?”
昭雎担忧道:“襄陵乃魏国东南重镇,且距离大梁也就三日路程,向来为重兵把守。桂陵一役,虽说魏军中了齐军之计吃了败仗,接下来魏师却在襄陵击败齐军;前两年韩、赵联军围襄陵数月,又为魏军所败。魏军还未在襄陵有过败绩,我军若直攻襄陵,短时间内恐难破城。”
昭阳思索片刻又问:“你意如何?”
“声东击西!弟与兄兵分两路,弟领一路渡汝水佯攻许城与岸门,魏必急救,兄则领主力直攻襄陵,必下之!”
“你须多少人?”昭阳问道,显然是赞同昭雎的分兵之计。
“你七我三!”
昭阳思考片刻,点点头道:“就按你的谋划行事,只是你只有三万人,切不可与敌硬碰,当以疑兵惑敌为上。”
“弟晓得分寸!”昭雎平静道。
十月中旬,楚十万大军于陉山集结完毕,左司马昭雎领三万人大张旗鼓地离开陉山一路向北,十月底渡过汝水后再次兵分两路向魏城许、岸门杀去。
魏王虽然对于楚国的报复早有心理准备,面对楚军的讨伐,依然大惊,连连向两城增兵,同时向秦国派密探,打探魏使张若索要河西之进展。
与此同时,令尹昭阳领七万大军偃旗息鼓一路潜行,经陈县后又一路向东北行军,抵达楚、魏边境之后便隐藏起来,静待袭城时机。
十一月初,楚师攻许城受阻,两路败退。
就在魏人疑惑楚军为何只有三万人时,襄陵被围的消息却将魏王惊得当场晕厥。
魏人也终于明白,为何区区三万人就敢讨伐魏国,原来那只是佯攻,楚人真正的目标是襄陵!
魏王昏迷不醒,太子嗣面对这种情势也没了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