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彦从基层一手提拔上来的江宁府尹,公孙弘没有任何理由阻止盐引法的推行。
这位新的江宁府尹短短数日之内,便精挑细选了一批靠得住的大商人,开始了盐引法在京畿的试点。
四月底,京畿第一批商人开始调运粮食到前线。
这里的前线不是徐州,也不是秦州,是宋州。
京畿入汉江的文河船只明显多了起来,大批大批粮食在文河各个渡口被搬运上船。
到了五月初一,一个夏雨倾盆的上午,第一批由盐引法推动的军粮在剑门关南面的白马渡登岸。
随后,这批粮食进入剑门郡,由户部尚书公孙赞安排的户部官员亲自做了验收后,发行了大夏的第一张盐引。
没有人知道,太康五年五月初一的这张盐引,是拉开一个新时代序幕的船票。
盐引的本质是一种由官府用权力做背书的一种兑票。
例如商人拿到两盐引,相当于获得了兑现价值一万两的盐的凭证,至于后续这拿货价一万两的盐,商人卖多少钱,那就交给市场了。
李彦并不担心盐价交给商人去卖后价格暴涨。
他所在的世界里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一点:盐的价格价格交给民间,反而更低。
就说唐朝天宝年间,官府没有干预盐,盐价是一斗10钱。
等到安史之乱后,大唐为了筹集军费,开始盐专卖,盐价快速涨到一斗110钱。
在封建时代,民间多头竞争中,无形的手,总是比官府垄断要便宜。
否则布匹的价格岂不是涨上天?
至于为什么刚推出的盐引法是新时代的一个序幕?
因为这其实与金融置换有一点点类似。
朝廷把资源货品打个包,定价以凭证的形式卖给商人,商人再拿出兑换实物资产售卖。
这里面的资产打包,以凭证出售,就有点金融雏形的味道。
虽然这个意识尚未在大夏萌发,但盐引法的运作,却已经隐隐打下了一个模板。
当然,除了京畿的商人行动起来,苏州和常州的商人也行动了起来。
五月初五,户部尚书公孙赞亲自走了一趟苏州的姑苏城。
前去迎接他的都是姑苏的一些顶级富豪。
那已经是晚上,但所有人都没有回去睡觉的意思,拉着公孙弘仔细询问。
经过彻夜长谈后,这些商人完全理解了盐引法的操作和精髓。
苏州首富沈彬用一句话概括:“苏州不缺粮,只要朝廷能够兑现盐的诺言,前线要多少我们就运多少。”
得到了这个承诺之后,第二天,公孙弘就写信,并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师。
五月多暴雨,汉江以南的诸多州郡笼罩在云雾和雨幕之间。
密集的河道不但没有休息,反而出现了大量的船只。
当在徐州的陆康得知了盐引法的颁布后,不由得愣了一下,感慨道:陛下似乎在某一刻开智了。
除了给前线供应大量的粮食,李彦还在五月对宋州各州郡下达了命令:迁移人口南下!
但各郡太守送上来的奏疏却直接否定了皇帝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几乎一半以上的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
李彦看到奏疏后大怒,他一口气要罢免四个郡太守,但曹谦德不急不缓地对他说道:“陛下,他们只是在守卫自己的家园。”
“现在活命最重要!”
“家园就是他们立身之本。”
“朕不听这些,你去给吏部下命令,朕要罢免这四个太守。”
“吏部可以执行,但无论陛下换多少太守都没用,如果他们愿意离开,很多人早就到了更加繁荣的京畿和苏州一带。”
“死他们不怕?”
“臣害怕,但他们不怕。”
这完全出乎李彦的意料,他无法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宋州人口的战略性转移看来是无法执行下去了!
李彦坐下来,他看了一眼哥舒星,哥舒星只是淡淡说道:“保卫家园,是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责任,陛下有什么要怀疑的吗?”
“没有。”
李彦深吸了一口气,看来这个世界的战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残忍。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夏在准备,魏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动员。
大量北线魏军精锐快速调离南下。
与此同时,从梁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