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意渐浓,长安的天空湛蓝如洗,几缕薄如轻纱的白云悠悠飘荡。皇宫内,李世民端坐在御书房中,案前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报。他眉头微皱,似在思考着什么重大决策。
此时,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都在御书房中。李承乾站在一旁,神色略显拘谨,他深知自己身为太子,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此时他轻声问道:“父皇,您可是在为边境之事担忧?”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吐谷浑之地,虽已有所归附,但治理不可轻忽。”
李泰在一旁接口道:“父皇,儿臣听闻吐谷浑地域辽阔,风俗与我大唐不同,治理起来怕是不易。”李世民看了他一眼,说道:“正是因为不易,才更要精心谋划。”李治则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父皇,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李世民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吐谷浑的位置说:“朕打算在吐谷浑设立四个都督府,任命他们的贵族为都督,这样既能借助他们熟悉本地的优势,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大唐的信任。”李承乾点头称是:“父皇此举甚妙,以夷制夷,可保一方安稳。”
李世民又道:“同时,还要在吐谷浑地区设置多个州县,派遣我们的官员去治理,将我大唐的律法、文化传播过去。”
李泰皱了皱眉头:“父皇,那吐谷浑贵族和民众会愿意接受吗?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们是在干涉他们?”
李世民微微一笑:“这便需要我们的智慧了。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这是为了让吐谷浑更加繁荣,百姓生活更加安稳。”
李治在一旁兴奋地说:“父皇,那我们可以给他们带去我们的种子,教他们种更好的庄稼,还有我们的医术。”
李世民笑着摸了摸李治的头:“治儿说得对,我们要恩威并施。”
在吐谷浑境内,消息已经传开。吐谷浑的贵族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一位年长的贵族眉头紧皱:“大唐要在我们这里设都督府和州县,这可如何是好?”
另一位贵族则有些担忧地说:“我们若是反抗,怕是会招来灭顶之灾,可若是接受,又不知大唐会如何对待我们。”
这时,一位年轻的贵族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我看大唐此举并非要奴役我们,他们若真是要加害我们,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说不定这是我们吐谷浑发展的一个机遇。”众人听了,陷入沉思。
不久后,唐朝的使者来到吐谷浑。使者在朝堂上宣读了李世民的诏令,任命各位吐谷浑贵族为都督。一位贵族有些犹豫地问:“使者大人,大唐皇帝陛下此举,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吗?”
使者微笑着回答:“陛下圣明,他希望吐谷浑在大唐的治理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你们成为都督,便是要协助大唐管理此地,这是陛下对你们的信任。”
在民间,吐谷浑的百姓们也在讨论着。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听说大唐要来管我们了,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一位年轻人则充满期待:“我听说大唐很繁华,要是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好东西,说不定是好事呢。”
在长安,李承乾对李世民说:“父皇,吐谷浑的贵族们虽接受了任命,但心中或许还有疑虑,我们得让他们看到好处。”
李世民点头:“朕已安排,让户部挑选一些善于耕种的官员,带着种子和农具前往吐谷浑,教他们开垦荒地,种植新的作物。”
李泰也说:“父皇,文化的传播也很重要,我们可以派一些学者去,让吐谷浑的子弟学习我们的文字和礼仪。”
李世民认可道:“泰儿说得有理,礼仪之邦,当以文化服人。”
李治在一旁欢呼:“那我们可以把我们好玩的游戏也教给他们。”众人都被他逗笑了。
在吐谷浑,大唐派来的官员们开始忙碌起来。一位负责农业的官员带着一群吐谷浑百姓来到田间,他拿起种子,比划着说:“这种子是从我们大唐带来的,产量很高,你们看,这样播种……”百姓们好奇地看着,纷纷学着他的样子播种。
一位学者则在学堂里,对着一群吐谷浑的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大唐的文字,这是‘人’字,一撇一捺,代表着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扶持。”孩子们认真地跟着书写,眼中充满了新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谷浑的变化渐渐显现出来。庄稼的收成越来越好,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位吐谷浑贵族看着田野里金黄的麦浪,对大唐的官员说:“大人,真没想到,这些种子能带来如此好的收成,真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