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阳光穿过玻璃窗洒进教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同学们正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小组作业,而李志和吴越古却一脸无奈地看着对方。
李志皱着眉头,心里暗自嘀咕:“怎么这么倒霉,和吴越古分到一组。”吴越古也在心里犯着嘀咕:“唉,和这个书呆子一组,无趣。”
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同学们,这次小组作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希望你们都能积极合作,完成一份出色的研究报告。”
李志和吴越古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合作。他们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准备讨论作业的分工。
李志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我可以负责收集资料和整理文献,我对唐代文学还是比较了解的。”吴越古撇了撇嘴,说:“那我就负责分析总结资料吧,顺便发挥一下我的创意。”
说完,两人便各自开始行动。李志一头扎进图书馆,认真地查找着各种唐代文学的书籍和资料。他仔细地阅读每一本书,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而吴越古则坐在教室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资料。
几天后,李志带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回到教室,兴奋地对吴越古说:“我找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这下我们的报告肯定能做得很出色。”吴越古接过资料,随便翻了翻,说:“这么多资料,看得我头都大了。”
李志看着吴越古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满,说:“你能不能认真点?这可是我们的作业。”
吴越古听了,也有些不高兴,说:“我怎么不认真了?我不是在看资料吗?”
两人开始讨论报告的内容和结构,矛盾也随之而来。李志倾向于采用一种更加严谨和传统的方式,他说:“我们的报告应该注重逻辑和事实的准确性,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吴越古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样太无聊了吧?我们应该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和自己的创意,让报告更加生动有趣。”
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周围的同学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李志觉得很尴尬,他压低声音说:“你能不能别这么固执?我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吴越古也不甘示弱,说:“你的方法太死板了,根本吸引不了人。”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李志和吴越古的矛盾进一步升级。李志觉得吴越古有些粗心大意,不够认真。他指着一份资料说:“你看,这里的错别字你都没发现。”
吴越古却觉得李志过于挑剔,要求太高。他说:“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干嘛这么较真?”
两人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同学的注意。有的同学过来劝架,说:“别吵了,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作业,有什么问题好好商量嘛。”但李志和吴越古根本听不进去,他们继续互相指责。
此时,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阳光被乌云遮住,教室里也变得有些昏暗。李志的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阴沉得可怕。吴越古也气得满脸通红,他觉得李志简直不可理喻。
争吵过后,两人都沉默了下来。他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克服这些困难。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更加耐心地沟通。
李志先开口了,他说:“我们别再吵了,这样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是好好商量一下,怎么才能把报告做得更好吧。”
吴越古点了点头,说:“好吧,我也不想再吵了。其实我也知道我的一些做法不太好,我以后会注意的。”
他们开始认真地分析对方的想法和意图。李志说:“我知道你想让报告更加生动有趣,这是个好想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逻辑和事实的准确性。”
吴越古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我们可以在保证逻辑和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比如用一些故事或者案例来引出唐代文学的知识点。”
在讨论一个关于古代诗人宋之问的观点时,吴越古突然开口:“我觉得宋之问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有一些争议,但他的诗歌其实很有特色。”
李志皱了皱眉头,说:“我不太认同你的观点,宋之问这个人品行有问题,他的诗也没什么可取之处。”
吴越古却不慌不忙地说:“你先别这么快下结论嘛。你看,宋之问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的用词很精妙,意境也营造得非常好。”
李志听了吴越古的话,心里有些动摇。他仔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