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哦?且速速道来,民间究竟都有些怎样的议论之声?快快详细讲与朕知晓。”
大臣慌慌张张地拱手作揖,忙不迭地回应道:“启禀陛下!如今这民间,可谓是赞誉如潮,百姓们无一不对皇后娘娘的贤德赞不绝口,纷纷称道‘文德’二字于皇后娘娘而言,实在是名副其实、受之无愧!再者说,陛下您此番举动,更是让大家伙儿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您对皇后娘娘那份深情厚意。人人皆言,此乃后世夫妻相处之道的典范楷模,都得恭恭敬敬地向陛下和皇后娘娘虚心求教、效仿学习才是!”
李世民闻得此言,原本满心哀伤的情绪之中,总算是稍稍掺入了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宽慰之意。只见他轻声言道:“朕之所愿,无非就是想让她一生所立下的赫赫功绩以及高尚品德,不会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世人遗忘、湮灭无闻。只要能够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间记忆之中,便已足矣。并且,朕还期盼着借由此事,不仅能令后宫中的诸位嫔妃,甚至是普天之下的所有女子,均可以皇后娘娘作为光辉榜样,努力修身养性,成为一名温婉善良、端庄贤惠之人。”
站在一侧静静聆听的李治,此时也连忙随声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待到儿臣将来有幸迎娶妻室之时,定然会将娘亲当作一面明亮无瑕的铜镜,时刻映照自省。衷心祈望能够拥有一位如同娘亲这般贤德出众的佳偶相伴身侧,与儿臣携手共度此生!”
李世民看着李治,眼中满是慈爱,笑着打趣道:“哟,治儿这还想着以后的事儿了,不过你有这心思那可挺好的。你现在也一天天长大了,可得多学着点怎么好好对待身边的人。你看这皇后谥号的事儿,这里面可藏着不少学问,也能让你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功绩,那是会被后世一直铭记着的,可不能小瞧了。”
过了几日,在朝堂上商讨长孙皇后葬礼细节的时候,气氛显得格外庄重肃穆。一位大臣站出来,神情严肃地说道:“陛下,皇后娘娘的葬礼规格,臣等觉得,应当以最高之礼相待才是。这样既能彰显皇后娘娘的尊荣,也能充分体现陛下您对皇后娘娘的那份深情。”
李世民听了这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朕心里自然是希望能给她最好的安排,可也不能太过奢靡了,要是为了这场葬礼弄得劳民伤财,那皇后的在天之灵也肯定不会安心的。朕觉得,一切还得是以合适为度,既要能表达出朕的心意,也得顾及到天下百姓的感受才好。”
李承乾在一旁听着,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赶忙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咱们可以在葬礼的仪式当中,加入一些能体现娘生前美德的环节。比如说,安排人诵读她以前对后宫众人的那些劝诫之言,让大家都再听听娘是怎么教导大家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或者,展示她平日里所倡导的节俭之风的那些事例,像她怎么带头穿旧衣、用旧物,这样一来,大伙就能更深刻地记住母亲的品德了。”
李世民一听,眼睛顿时一亮,脸上满是赞许的神情,高兴地说道:“乾儿,你这想法妙!就照你说的办,这样既能让葬礼办得更具深意,也能把皇后的那些美德好好地传承下去,让后人都能知晓。”
随着长孙皇后葬礼日期一天天临近,整个皇宫上下都忙碌得不可开交。宫女太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准备着各种祭品和装饰,那神情专注得仿佛手里捧着的都是稀世珍宝,生怕出一点儿差错。妃嫔们也都收起了往日里那些争宠的小心思,一个个怀着崇敬和哀伤之情,默默地参与到各项准备事宜当中。
李世民更是亲力亲为,亲自去检查葬礼的每一项准备工作。待李世民走后,礼部侍郎对身边的人严肃地说道:“你们都听好了,这可是陛下为皇后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要是出了岔子,唯你们是问。”
李治跟在李世民身后,看着父皇这般操劳,心中满是敬佩之情。他心里明白,父皇和娘之间的感情,那可不单单是普通的夫妻之情,那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早已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深厚情谊。
终于,长孙皇后安葬昭陵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天空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哀伤的氛围,变得有些阴沉。昭陵周围,松柏郁郁葱葱,像是一排排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安息之地。秋风瑟瑟地吹着,带着几分寒意,吹得人们的衣角猎猎作响,整个昭陵周围一片庄严肃穆。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众人皆身着素服,神色哀伤,那一张张脸上满是对长孙皇后的不舍与怀念。李世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