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此言一出,姜恒楚、苏护等人全部看向王屿墨,他们想看王屿墨敢不敢接招,是否真如商容、比干他们吹嘘的那样,有真才实学。
王屿墨淡定地夹起一粒千岁子,放入口中,咀嚼几下,然后咽下,才不慌不忙地说道:“老姬有什么问题?”
姬昌自动过滤掉王屿墨奇怪的称呼,开口问道:“小友认为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王屿墨淡淡一笑,说道:“老姬你这个问题,问得够大,够笼统的。”
姬昌也笑道:“主要是老商,”
“唔,口误,商丞相与比干丞相这几天,经常在老夫耳边提起小友,两位丞相对小友的才华,是赞不绝口,因此,老夫便把自己觉得最难的问题拿来请教小友,不知小友是否能为我解惑。”
王屿墨再次夹起一片酥脆的小黄鱼,
放入嘴中咀嚼起来,一边吃着,一边语气轻松地说道:“这个问题易尔,治大国,如烹小鲜。”
“噗!”
崇侯虎听到王屿墨的回答,顿时忍不住就笑了出来。
他一脸讽刺地对王屿墨说道:“我还以为你会说出什么振聋发聩的治理名言,没想到你竟然把治理国家拿来和煮鱼相比,这两者能一样吗?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鄂崇禹和姜恒楚、苏护三人的脸上也露出了失望之色,他们觉得王屿墨这是在哗众取宠。
只有商容、比干、黄飞虎、邓九公知道王屿墨不会无的放矢,他既然敢这么说,就肯定是有依据,因此,几人都是一脸平静。
姬昌先是愣了一下。
也觉得王屿墨名不副实。
不过当他心中仔细地品味了一下“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之后,却突然觉得这句话充满了韵味,似乎蕴含了某种哲理一般。
因此,他并没有嘲笑王屿墨,而是虚心地对王屿墨问道:“小友说得太过于深奥,不知能否为我们解释一番,何为治大国,如烹小鲜?”
崇侯虎见姬昌礼贤下士地对王屿墨请教,脸上的笑容顿时一敛,不解对姬昌问道:“西伯侯难道没看出此人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吗?怎么还想向他请教?”
姬昌闻言,和颜悦色地说道:“我觉得小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我还不能参透其中蕴含的奥义,因此特地向小友请教。”
“有道理?”崇侯虎一脸惊讶。
姜恒楚和苏护两人也是面带疑惑地看向姬昌。
王屿墨自始至终都是一脸淡定从容,根本没有因为崇侯虎的无知嘲讽,而表现出任何尴尬或者恼怒的神情,似乎崇侯虎说的是别人的事儿。
他见姬昌温恭自虚,能不耻下问,不由得赞许地点点头。
难怪姬昌能够取代帝辛,坐拥江山,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比起崇侯虎、姜恒楚、鄂崇禹这三大诸侯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王屿墨赞许地对姬昌说道:“老姬还不错,不懂却知道问,不像老崇,自己不懂我话中的含义,不但不知道问,反而无脑地嘲讽。”
“你……”崇侯虎见王屿墨当众损他无脑,顿时气得七窍生烟,一张脸胀得通红,眼中冒火地盯着王屿墨。
如果不是闻仲敬重王屿墨,甚至崇侯虎都想当众翻脸了。
“哼,我倒要听听你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来。”崇侯虎怒气冲冲地甩下一句。
姬昌听见王屿墨的赞许,却也有些哭笑不得。
说是赞许,可他觉得更像是讽刺。
不过,姬昌也没有生气,而是一脸期待的看着王屿墨,等待他的解释。
王屿墨也没吊大家的胃口,解释道:“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煎小鱼可反复翻动,反复翻动则鱼就会烂掉,而治理大国,当权者不可以烦躁,政令不可反复,烦躁和政令反复都容易导致人心涣散,政令不通。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而“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这句话则是唐玄宗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注解。
后世几乎每个当权者,都会引用这句话来自勉,或告诫别人。
听了王屿墨的话,商容比干等人这才恍然大悟,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原来是这个意思,这个比喻果然恰当。”
“治大国如烹小鲜,简直越品越是觉得妙不可言。”
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