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得到卢晓晓肯定的回答后,心中犹如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立刻向卢晓晓要了不少宣传单。
卢晓晓微笑着将一叠叠宣传单递给他,这些宣传单轻薄如蝉翼,却蕴含着昭阳客栈的种种神奇。
吴旭接过宣传单,眼中满是期待与决心,他知道这关乎着云山县百姓的福祉。
回到县衙,吴旭立刻下发文书,告知他管辖范围内的百姓每家每户都去领取宣传单。
文书上写着:“奉县令吴旭之命,凡我县百姓,皆可前往县衙领取昭阳客栈宣传单一份,内含客栈美景、美食及路线等信息,望各位乡亲踊跃领取,共赴昭阳客栈,买水。”
消息传开后,云山县各地的百姓反应不一。
在县城,一些见过世面的商贩和手艺人率先行动起来,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昭阳客栈的神奇之处。
“听说了吗?昭阳客栈有清澈的水,还有各种好吃的食物,价格便宜得很。”一位身穿粗布衣裳的铁匠兴奋地向身旁的木匠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期待,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是啊,我侄子之前去过,回来后赞不绝口,说那里的食物比城里的酒楼还要美味。”木匠同样是一脸向往,他手中的工具都暂时搁置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听着关于昭阳客栈的描述。
然而,在一些偏远的乡村,百姓们对昭阳客栈的消息半信半疑。
在李家村,村民们聚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这昭阳客栈真的有那么好吗?会不会是县令大人为了收买人心编造出来的?”一位年长的村民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里满是谨慎。
“我听说县令大人是个好人,他不会骗我们的。”另一位年轻的村民反驳道,他的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昭阳客栈的美好景象。
在吴家沟,村民们同样对昭阳客栈的消息议论纷纷。
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前,手中拿着宣传单,脸上满是疑惑。
“这上面画的客栈真的有那么美吗?”她自言自语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她的儿媳则在一旁安慰她:“娘,您别担心,等我们去了就知道了。听说那里的水特别清澈,喝了对身体有好处呢。”儿媳的声音温柔,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与此同时,吴旭还马不停蹄地写了奏折,详细地将昭阳客栈的神奇之处以及客栈对云山县百姓的巨大益处汇报给京都的元景帝,并请求陛下亲自前往昭阳客栈视察。
奏折写好后,吴旭立刻派人加急送往京都。
京都的元景帝最近一直为旱灾忧愁,他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坐在御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地旱情的严重程度。
“这旱灾已经持续了十年,朕心如刀绞,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朕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元景帝自言自语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焦虑。
就在这时,吴旭的急报送到了御书房。元景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拿起吴旭的急报,仔细阅读起来。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昭阳客栈?竟然有如此神奇之处,还能解决百姓用水问题?”元景帝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希望,他决定亲自去一趟昭阳客栈,看看是否真如吴旭所说那般神奇。
然而,老臣们却不同意元景帝亲自前往昭阳客栈。
他们身穿朝服,头戴官帽,站在御书房中,纷纷劝谏。
“陛下,这昭阳客栈位于边境,而且如此神奇,难保不是外族人设下的陷阱,引诱陛下前去。”一位年迈的老臣语气严肃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担忧。
“是啊,陛下,吴旭虽然忠心耿耿,但边境之地复杂多变,难保他没有被外族人策反。”另一位老臣也附和道,他的声音洪亮,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元景帝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感动,但他也明白,昭阳客栈对于景朝百姓的重要性。
他沉思片刻,最终决定派一位信任的大臣先行前往昭阳客栈探查,以确保一切安全后再做决定。
元景帝的决定得到了老臣们的赞同,他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和敬意。
在云山县,百姓们对昭阳客栈的期待与日俱增。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往县衙领取宣传单,他们急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传说中的神奇客栈。
县衙的官员们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