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更会把选择权交给场上的球员。
所以他尊重科比的选择,把他留在了场上。
(对于菲尔·杰克逊为什么会信禅,我个人偏向于的说法是:早期二战结束后,欧洲还在一片废墟的时候,美国人却还是一片欣欣向荣。
身为那个时代最繁华的国家,在这个时期长大的孩子都很叛逆,被誉为美国“垮掉的一代”,喜欢搞一些非主流等离经叛道的东西。
早期的禅师就觉得禅文化够神秘够非主流,一看就有逼格,所以开始学习接触。
而到了后来教练时期,他又喜欢通过“禅文化”这种神秘感,来维持一种威严,显得自己琢磨不透,以此来控制球员。
比起奥尔巴赫和莱利的强权、波波维奇大家长式的威严,菲尔使用的是心理学的一套来操控球队。)
“胡思睿今天的手感好的离谱。”科比目光炯炯,“那是因为他进入了‘Zone’状态!”
-----------------
Zone这个状态最早还是乔丹乔老板提出来的(没错,就是“迈克尔·哪里都有我·乔丹”)。
Zone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技术和战术中,忘记了外界的干扰,只专注于比赛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可以将自己的力量、弹跳力、速度、视野、反应等提升到100%的水平,表现出惊人的能力。
据乔丹在节目里说,进入zone的办法似乎只有不断苦练,在训练里让身体不断习惯那种状态,借此在实战中提高进入zone的概率。一旦进入zone了,身体或者技术上就会出现高过平常水平的发挥。
像乔丹这种篮球天赋到达人类天花板的,加上不断苦练,到生涯中期时候,比如91-93三连冠时期几乎就能随心所欲的进入zone状态。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那次总决赛打开拓者手烫得不行,半场就干进了6记三分,要知道他的三分在自己所有技术中可是明显的短板,而那场的三分球表现就远远超过平时水平。
身为乔丹的“小迷弟”加“挑战者”的科比无疑是个“乔丹通”,所以自然也知道Zone状态。
毕竟其实他也早就进入过那种感觉。
……
有学者认为,the Zone和匈牙利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首次提出心流(the Flow)是同一种概念,是运动员的“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是特殊的精神状态,当你在极度专注时,完全沉浸在其中,效率和创造力提高,让你忘记时间、忘记饥饿、甚至忘记所有不相干的身体讯号。
他在访谈钢琴家进入心流状态是“我会进入到狂喜的状态,在那个时候,我感觉不到自己,我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我的手好像跟我的意志无关,我坐在那里,带着崇敬和平静的心情,音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从我手中流泻而出。”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好似我们常说的“忘我”和“化境”!
(关于Zone 的首次提出,还有一次说法,我个人更偏向于:“1999年Young, J.A和pain, m.d在《Athletic Insight》首次提出「the Zone」的概念,对于the Zone的定义是运动员发挥到极致的状态。”的这一说法。毕竟乔丹并非全才,很难相信他会给一种专业性的状态命名?
但是小说我还是为了剧情选择了扯淡的说法,毕竟本来就是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