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徐福安排到扶苏身边,张诚算略微安心。自己无法明说出后面的安排,只要漏出一个字,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那么简单。对徐福只留下了这些暗示。虽然这些暗示从自己角度讲已经是相当明白,但是到时候徐福会不会照做,却也难说,决定扶苏最后命运的,是扶苏自己的选择和徐福最后的选择。说白了,其实都看命。
但是张诚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自己这次张村的行程时间有限,寺工的任务完成,自己就该回去了。到时候自己在咸阳、秦始皇在沙丘、扶苏在上郡,谁和谁都不挨着,事情的发展只能听天由命。
此时此刻,张诚还坚持着,自己只要心意尽到就行,至于事情发展到底如何,自己只是一个平头百姓,最多只是一个微末小官,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更不用说决定别人的命运了。
回到张村,张诚开始代表寺工和车辆厂开始艰难的谈判。
合作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难的,难点在于寺工定制的这款车型,要修改车厢结构,要修改外包装箱,涉及到工艺和流程上的很多变化。公孙尼子带着整个中学的全部学生来参与这次谈判,从设计方案、工艺方案、生产流程、成本控制等各个角度对这次订单进行全面研究,拿出自己的方案。其中赵杏儿在财务方面的测算,全面展示了赵氏会计法的原理,不仅让寺工方面的同仁大开眼界,连张诚也是叹服的。
寺工的官吏私下说,对方这位挺着大肚子的少妇,真是个厉害角色,张村的有这样的女人,这么厉害的人居然是个女人,真是不可想象。问张诚,张诚就只摸摸鼻子,然后说:因为我和对方的谈判专家有利益关系,为公平公正,接下来双方的谈判我不能参加了,你们谈定,我签字就可以了。没多久,寺工的官员们知道赵杏儿原来就是张诚的夫人,纷纷跑到张诚面前大赞你家娘子真厉害。
寺工订购的车辆,是国家订单性质,第一车辆厂在此并没有追求不当的利润,而是通过谈判,向寺工充分展示自身的工作模式和成本结构,充分呈现一座车辆厂在定制产品方面是如何运作的。对寺工向第一车辆厂输出轴承的技术,第一车辆厂也充分敞开怀抱,对相关的权益展开充分的讨论。
在谈判双方趋于共识的时候,张诚忽然问:“如果张村要长期使用轴承的生产技术,寺工这面有什么利益要求?”
寺工这面的匠师也非常意外。这批车辆使用轴承,能让寺工内部的材料运送更便捷、人力更节省,因此寺工带了轴承样品、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来张村,也计划准许张村参考相关技术自行进行轴承生产。但是此前却并没有想过,准许张村生产轴承,还有什么利益要求。
赵杏儿介绍了在张村实行的一些技术发明权益关系的惯例,举了赵三球的蜂巢巢础制作收取专利费用的方案,这一模式也让寺工的诸位大开眼界。
最终,是张诚定调,轴承生产技术,张村分两种方式支付费用,一项费用是轴承技术传授给张村,张村缴纳一笔技术转让费,1万钱。一项费用是专利技术授权费,张村每生产一个轴承,无论尺寸,都向寺工支付2个钱的专利技术授权费。这一合作暂定为一年。
这凭空给寺工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寺工诸公当然满意,却没注意到张诚嘴角露出的微笑,和公孙尼子等人满意的笑容。
谈判结束,在上郡的官员见证下,寺工和车辆厂立契。这是寺工有史以来第一份对外技术输出的合同。
接下来的时间,寺工诸人提出要求,想对张村所有的产业项目进行全面的参观,已经任职乡啬夫的老魁叔赶回来,召开了一次村民会议,探讨了寺工参观会对张村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到张村的利益。在村民、各个作坊,甚至还包括了许记商行在上郡的大掌柜许拙,公孙尼子和张诚等多方面的争论之下,最终决定部分项目可以开放接待参观,并由许记商行派员负责引导寺工诸人参观和讲解。
就张诚而言,张村本身也算是学术系统的一部分,所有产业开放参观对张村并无什么坏处,反而是张村出品产品的一次绝好的品牌宣传。但是许记和村民们顾虑的就太多,万一张村的技术被人学了去,是不是就会影响到张村的发展呢?
张诚抽空去拜见了蒙恬大将军。如今已经身入官场,就再不能如以前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去和大将军胡混,不能再插科打诨。张诚给大将军讲了在咸阳的见闻和近期发生的一些事,大将军对那个御车的改造很感兴趣,试驾了一下张诚带来的立车。用过之后却摇摇头。张诚问对这个车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