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的小学,现在还没有课本,初年级的课程暂时只有识字和算术。
如前所说,识字的内容是千字文。简化字正楷千字文,张诚手把手教给四个班长。算术则是10到100的加减法算术题。
如果加上乘除法,够这些孩子们学习一整年的,利用这一整年的时间,张诚有把握把必要的课本编辑出来,也有把握让孩子们有课本可用。
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
对于张诚来说,印刷术并不复杂。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读书人复制经典、文献的方法都是靠手抄。即便有印刷术,整个大秦国也不需要几本书。无论是搞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看起来都不不划算。
张诚的印刷术,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就是眼前这四个班的学童,即便以后有所流传,数量也不会太大。所以张诚想到的是另外一种印刷工艺。
在张村,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就是蜜蜂,张村养蜂用的是活框蜂箱,这种蜂箱取蜜容易,也便于蜜蜂筑巢。活框是一个简单的方框,上面绷了一块丝绢。经过几次技术迭代,这种活框的丝绢上还涂抹了一层薄薄的蜂蜡,用一个蜂窝纹样的铜辊在表面压过,就显露出六边形的纹样。这种纹样适合蜜蜂在上面继续筑巢。
这种涂蜡、压纹的方法,是赵家那个小子三球发明的,为此,张村的每一个蜂箱,都会给赵三球一个铜钱,作为技术使用的费用。对于张村的居民来说,这笔钱并不多,但是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张诚、合作社对三球的肯定。
在最早制作活框的时候,张诚就已经觉得这东西和后世的油印机的丝网框很像,在选择印刷技术上,张诚也最先想到了这个。油印不是一种高效率的印刷工艺,但是对张诚来说,这东西有几个好处。首先是制版方便,油印机的制版,是在蜡纸上刻画形成的。而刻制蜡纸,也只比一般书写稍慢。蜡纸版的制版比活字和雕版都要快的多得多。其次,就是蜡纸版不仅仅可以写字,制作图稿也非常方便,相比之下,雕版绘图难度就要大得多,非得专门训练不可。第三,就是油印的材料,自己手头刚好都有……是的,无论是刻板用的钢板、铁笔,还是粘贴蜡纸用的丝网框,或者是蜡纸所需要的纸张和蜂蜡,又或者是稀释油墨所需要的轻汽油,这些在张村都是现成的。自己所需要的不过是把这几样组合起来。
蜡纸制作技术,对现在的张村来说并不复杂。套用蜂巢活框的涂蜡、压烫纹样就可以了。只不过是需要涂布的更薄一些。这次张村制作的白麻纸,够薄,够坚韧,涂刷上蜂蜡液后,就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状态。赵三球按照要求第一次把100张压印了小方格的蜡纸送到张诚手里的时候,张诚满意的不得了。
油印所需要的油墨具体是什么成分,张诚并不确定,他尝试了一种用极细腻的炭黑和蜂蜡、汽油来调和出的油膏。当汽油挥发以后,印出来的字就不会被抹掉。这个效果张诚就非常满意了。至于是不是和后世的油墨成分相似……有那么重要吗?
压印油墨的辊子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木材制作的,木辊的缺陷是会吸油,不如后世的复合材料好,如果想解决,也许用小羊皮包裹木辊更好一些?但是如果用羊皮包裹,还会在木辊上留下一条缝隙,对于印刷来说,这个缝隙会影响最终的效果。所以木辊就木辊吧,大不了勤换一些。
一切就绪,第一台油印机就在张村子弟小学诞生了,这个油印机的制作,也经过了很多孩童共同的帮忙,张诚在黑板上讲解了油印机的结构和原理,很多孩子就找来各种各样的工具参与制作,又请村里的木匠把一些部件做得更加精细合理。在这种共同发明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学习了制图看图的知识,也对测量、安装等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张诚觉得,这种手工操作共同发明的事儿可以多做,在这种制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孩子们成长很快。
第一本书就这样制作成功了,这本书就是《千字文》。油印之后,纸页对折,用针线装订,再包上白麻布的书皮。张诚用毛笔在封面上逐一写了《俗字千字文》的题目,分发给每一个孩子。
第二本算术书,张诚并不打算自己亲自来写,而是要求四个班长各自负责一部分,分别列出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题,自己刻制蜡纸和印刷装订。这本书的封面,张诚用蜡纸印刷的标签粘贴上去,写的是篆字《算术入门》。
这本书和一幅油印机的图样,在下一次通讯的时候,寄送给了张苍和欧冶子渊。
张苍拿到这本算术入门的时候,赞叹不已。虽然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