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听过赵高的汇报,说御车坊那面对车辆做了改进,新的御车,不仅更轻快、更耐用,而且更舒适。
“寺工那面测试的结果,2000里不需要更换轮毂,里不需要更换车轴。”赵高说。耐用还要放在舒适之前。而对秦始皇来说,车轴更耐用,意味着自己可以走更远的路,到更远方去巡游。
乘坐新送来的辒辌车,由赵高驾乘了一段,始皇帝下车来,点点头“车里好像更安静了一些。也不那么颠簸了。”
“据说是参考竹弓的原理,在车厢下面加装了三条减振弓。按照寺工那面的说法,叫做吸收了地面颠簸造成的震动。”
“耐用吗?”始皇帝问。
“用竹板制作,也不算耐用,和车轮轮辋的寿命相当。300里换一组车弓子即可。”
“携带方便吗?”
“车弓子这么宽这么长,重不足10斤,随车队携带,倒也便利。”
“更换容易吗?”
“拆下车厢,装上车弓子,再装上车厢,大约两个时辰,御驾停驻时,匠师连夜赶工,不耽误次日行程。”
“如此,可为定例,但也不要所有车都装这个减振弓。不可完全依靠减振弓,要确保车队行止方便可靠。”皇帝说。
“是。”
“谁搞出来的?那么多年没有人在车轴和减震上做文章,怎么接连就有了这么大的改动?”
“御车坊新任府佐张诚,负责此事。”
“是那个张诚?”始皇帝问。
“上郡那个少年。”
“是个好少年啊,话说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干啥呢?”秦始皇自言自语。
“陛下13岁登基,17岁已经做了四年大君。岂是那个孩子能比的?”
“是吗?十三岁登基啊,你不说我都忘记了,都过了那么多年了吗?”
赵高这次没敢吱声,只是讪笑。在陛下面前提起年龄,是一件很忌讳的事。
“除了这两件事,他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皇帝问。
“说是张诚发明了一种三视之图的制图方法,在寺工正在完善,寺工诸坊,已经把所有工件制作成图纸,据说取用更方便,制作更精准。”
“叫那个少年来,我见见他。把寺工令和寺工丞也叫来吧。”皇帝说,脸上却并没有表情。
张诚再次站到秦始皇面前。眼睛只看着脚尖。
和秦始皇这个级别的历史名人见过一面,就已经够吹嘘一生的了,自己到现在已经见到三次了。自己这个微末小官,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呢?在大秦这个时代,难道不是离阿房宫越远才越安全吗?
“说你们那个三视之法正在推进,给朕说说这是什么东西?”
身为副职的欧冶子渊从随身的箱子里取出车轮的图纸,展开在地上,给皇帝陛下解说其原理和用法。
“宫室也有制图吗?”
“臣下正在组织人编写《大秦营造法式》,确定宫室的造法。”寺工令说。
“有宫室的图纸吗?”皇帝问。于是立刻有人去寺工调营造法式图纸过来,因为寺工和皇宫还有一段距离,调用图纸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个三视之图有什么好处?”
欧冶子渊给陛下解说这一技术在寺工各个部门应用的情况,着重提出,只要工坊有相应的技术,只要送一套图过去,哪怕远在大海之滨,也可以就地交给当地工坊进行制作,一辆辒辌车6000多个零件,只需要几只箱子就可以把全部图纸送去,节省很多人力,制作的效率也大为提高。即使接到图纸的工坊不是从事车辆制作的工坊,也可以参考图纸进行制作,可以说非常方便。
张诚觉得这些话有些不妥。果然,陛下接着问:“我大秦弓弩天下至强,这样说来,如果九江郡薛郡的工匠也能制造了?”九江郡是楚国故地,薛郡是齐鲁故地。欧冶子渊和寺工令都开始擦汗。
“既然如今已经拥有了如此详尽且重要的图纸,那么对于这些珍贵资料的妥善管理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朕认为此事应当交由御史大夫负责制定一套完备合理的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清楚,究竟哪些类型的图纸能够广泛传播至天下各个工坊,以供工匠们参考借鉴;而又有哪些至关重要、涉及机密核心技术的图纸必须严格限制其流传范围,仅能留存于咸阳城内,由专门机构保管守护。
务必条理清晰、分类明确,绝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与疏漏。同时,负责制造兵器及各类器械的寺工也必须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