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一辈子,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咱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只要咱大明能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哪怕后世对咱有诸多误解,把咱描绘成什么样子,又有何妨呢?咱心里清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就够了。”
“你们说得对,咱不能因为这些流言就乱了分寸,反倒耽误了正事儿。”
“当下,咱大明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有许多大事等着咱们去做呢。”
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猛然看向徐达,“天德,昨日回去后,咱让你想的,关于军校的章程,想的如何了?”
“咱大明想要长治久安,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能力强的军队必不可少,而这军校就是培养优秀将士的摇篮,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徐达立刻挺直腰杆,双手抱拳,道:“陛下,末将回去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在思索军校章程之事……”
就这样,去现代学习过的几人一直围绕着大明现有的政策,以及对后续的发展表达了诸多建议,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时间在这热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直到酉时末(19点),天色已然暗下来,大殿内的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
朱元璋揉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略带疲惫,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娘的,没电灯,咱真是有些不习惯了。”
“父皇,要不先把发电机用上?有了电,就能把电灯点亮,咱们也能继续商讨事儿,或者您也能看看书啥的,不至于在这昏暗里费眼呀。”朱标见状,赶忙说道。
朱元璋微微摆摆手,一脸无奈:“不必了,小李他们现在还买不下大量的汽油,咱们目前又产不出那玩意儿,可得先省着点用,还是先凑合着吧。”
“咱打算这几日,举办一场家宴,之后,再和武将勋贵、文臣们,分批好好聚聚。”
刘伯温一听这话,下意识就想着回避,赶忙欠身行礼,道:“陛下,若无它事,臣等就先告退了。”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个老东西,咱们都是去现代学习过的人,有啥事,你们是不知道的?咋还想着躲着咱呢。”
朱元璋心里明白刘伯温的顾虑,可还是觉得他这举动有些见外了,毕竟大家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没什么好避讳的。
徐达在一旁看着刘伯温那窘迫的样子,忍不住打趣道:“刘同学,学习的时候,可是你学的最认真,我可看到了,你做的笔记足足装了俩个行李箱呢,哈哈。”
众人听了,也都跟着笑了起来,一时间,屋内忍不住哄堂大笑,原本那稍显严肃的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愉悦了许多。
刘伯温的老脸微微一红,被众人笑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无奈地苦笑道:“徐将军,你就别拿老夫打趣了。”
“陛下,臣并非想躲着,只是觉得……”
“哎,就是下意识想着回避,毕竟陛下或许会对太子殿下说些家事,以及陛下后续对武将文臣们的安排,臣在场怕是不合适。”
刘伯温赶忙解释着,试图让朱元璋理解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笑着摆摆手:“伯温,你这是哪里话。”
“你的才能和见识,咱心里清楚得很。”
“后续的几次宴会,你们几个都要来,有你们在一旁的辅助,咱在宴会上的一些安排,才能更顺利地施行下去。”
刘伯温,徐达,宋濂三人听朱元璋这么说,恭敬一礼,齐声道:“臣等遵旨,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朱元璋目光平和,满含期许地依次看向他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接着说道。
“天德,回去后你再好好寻思寻思军校的事。”
“这第一批学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勋贵子弟。勋贵子弟固然有其优势,但卫所中也藏龙卧虎,要在各个卫所中挑选些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
“同时,民间也不乏可塑之才,从民间选拔一部分学员,能让军校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至于户籍问题,一概不必顾虑,不论他们来自何处,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成为军校的一员。”
徐达立刻抱拳,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回去后定会仔细斟酌,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选拔方案。”
朱元璋微微颔首,继而将目光转向刘伯温,神色变得格外凝重,缓缓说道。
“伯温,你回去后,也要好好谋划一下银行的事宜。”
“以后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