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军校,乃是为了保我大明江山稳固,护我百姓安宁,怎会是你口中那等狭隘的穷兵黩武之举?”
“再者说,咱治理天下,向来注重文武平衡,何时有过偏袒武将之举?”
朱元璋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朝堂众人,“如今外患未除,若没有强大的军队,如何抵御外敌?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
说到这里,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脸上的怒容愈发明显。
“来人!把他拉出朝堂,打二十廷仗!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间一片死寂。
李奥喝着红牛目睹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难道现在就有文臣开始慢慢抱团,开始有意识的压制武将?
那名文官吓得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如纸,嘴唇颤抖着,想要辩解或是求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两名侍卫迅速上前,架起那名文官就往外走。
随着那名文官被拖出朝堂,隐隐传来他的求饶声,可朱元璋却不为所动,神色依旧冷峻。
其他大臣们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触怒了龙颜。
朱元璋看着下面噤若寒蝉的大臣们,目光如炬,缓缓说道:“魏国公所提的军校事宜,乃是为了我大明的长远发展。”
“咱希望培养出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军事人才,而绝非那些只凭家世背景,不学无术的庸才。”
“无论出身何处,只要有真才实学,都有机会进入军校,为大明效力。”
朱元璋的话一出口,李善长心中的那点喜悦顿时收敛了几分。
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不会那么简单,这军校的设立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给淮西子弟提供机会,更是为了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军事人才,巩固大明的江山。
这时,一位浙东官员有些颤巍巍的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赞同魏国公关于军校不看家世背景的提议。”
“但臣担心,若没有一套公正合理的选拔标准,恐怕难以保证选拔出的学员都是真正的人才。”
徐达看了看这位官员,点头说道:“这位大人所言极是。”
他转身面向朱元璋,“陛下,臣在制定军校章程时,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们会设立严格的选拔标准,包括身体素质测试、军事理论考核、品德评估等多个方面,确保选拔过程公正透明,选拔出的学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嗯,魏国公考虑得很周全。”
随后扫视所有大臣“可还有什么异议?若没有,此事就这么定了。”
朝堂上一片寂静,无人再敢提出反对意见。
朱元璋见状,满意地说道:“既然如此,魏国公,你即刻着手筹备军校相关事宜,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军校步入正轨。”
徐达再次抱拳,坚定地说:“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早日建成军校,为我大明培养出一批能征善战的栋梁之材。”
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后说道:“继续奏事。”
紧接着,还未等六部官员有所动作,刘伯温便立刻向前迈出一步,朗声道:“陛下,臣就宝钞相关事宜,以及银行成立之事,有本奏报。”
言罢,他从袖中掏出两份精心撰写的奏本,同时拿出几张印制精美、上面印有百姓劳作场景与壮丽山河图案的宝钞。
一并呈递给身旁的太监,太监恭敬地接过,随即将其转呈给朱元璋。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都是微微一愣,脸上露出惊讶与好奇之色,没想到今日的早朝竟会接连出现如此多至关重要的议题。
而且,在他们固有的认知里,宝钞他们自是熟悉不过,但对于刘伯温口中陡然冒出来的 “银行” 一词,却感到格外陌生。
于是,大臣们不禁纷纷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起来,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细碎的低语声。
朱元璋接过奏本和宝钞,目光迅速扫过奏本内容,又仔细端详了一番宝钞,而后微微点头,说道:“先讲讲宝钞之事,再说说这成立银行究竟有何作用。”
刘伯温微微躬身,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如今宝钞在我大明广泛流通,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交易往来,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臣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宝钞存在一些弊端。”
“宝钞的防伪技术不足,市面上已出现了不少伪造的宝钞,这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