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其精髓存于心间。一旦心领神会,便能一通百通、融会贯通。大道至易,关键在于付诸实践,只要勇于行动,目标终将达成。然而,人心叵测、纷繁复杂,因此才有无数虚假学说如万卷书籍般流传于世。它们用千言万语、千奇百怪的门派和技法前来引导众人,一直等到人们机缘成熟、不再被迷惑时,才会传授那一句真正的真言,从而唤醒那些迷失方向之人......
正因如此,《太清元道真经》中记载道:这种道能让人回归根本、恢复本原,与自然融为一体,故而称之为元道。倘若有人能够修炼成功,便可以坚固精髓、补充骨髓,稳固守护五脏六腑,清除泥丸中的污浊之物,让丹台保持宁静平和。
仅仅这一句话,可谓至简至易。但是那些自我迷失的人看到它后,却执着于文字表面的意思,依旧如同置身于云雾缭绕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这句话只能讲给那些具备足够因缘的人听......
那么,原因究竟何在呢?别着急,请听我慢慢道来:所谓自然,便是道的真谛所在。
道祖曾经说过:“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由于这段话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层次以及四个“法”字,世俗间的人们往往会执着于这些表象,盲目追求某种所谓的“修行次序”和“神奇法术”......
带着这种“标准答案”的人如过江之鲫,师父又不能生硬改变,于是便如顺水行舟般因材施教,以“修行次第”和“法术”来教导……
但若真遇上根器利者,便无需如此大费周章,可以一语中的,直指本源。
故吕祖又云:
自然曰道,犹如醍醐灌顶。
仅以四字直示,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悟者自悟,迷者仍迷。
何以如此?
悟者如庖丁解牛,具足不断做减法的因缘,一点即破,复归自然……
迷者如盲人摸象,具足不断做加法的因缘,不可思议,当面错过……
故而说,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间如万水千山般寻师访道却一无所获,一念间如沧海桑田般返本归元却了了分明。
次第也好,法也罢,皆是不同师父针对不同根器之人因材施教的锦囊妙计,而非固定标准……
故云“可道也”,又云“非恒道也”,全看目前之人属于何种根器呀!
道在天心,宛如北辰,众星拱之。
既云自然曰道,那道究竟在何处呢?
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似无处不在,见之草木,如沐春风;见之百花,如痴如醉。自然万物皆是载道之体,如浩渺宇宙,无边无际,广大穷极,无量无边……
故道祖有云: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
就是说,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触,唯有心能与之共鸣……
但心有“欲心”和“天心”之分,犹如泾渭分明。
在这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尘世之中,大多数凡人往往怀着一颗被欲望充斥的心去追寻所谓的真理和正道。他们在寻觅的道路上渐行渐深,但却不知不觉地与真正的大道背道而驰,距离愈发遥远。
然而,那些潜心修道之人则截然不同。他们能够以一颗清澈纯净的“天心”来自发地应对世间万物。正因如此,大道其实并不远离世人,就如同澄澈宁静的潭水倒映着皎洁的明月一般清晰可见。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提及的指向月亮的手指并非真正的月亮本身,这里面蕴含着深邃的隐喻和含蓄的表达。通过各种巧妙的譬喻来引导人们领悟其中真谛。甚至连“天心”这两个字,也不过只是一种隐晦的表述方式或者形象化的比喻罢了。唯有那些机缘巧合之下,各种条件都完备无缺的人,才有可能逐一洞悉其中的奥秘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才可以称得上是那颗神秘莫测的“天心”呢?它是否隐藏在浩渺宇宙的某一个角落等待有缘人的发现?又或许它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待我们拂去尘埃,将其唤醒?亦或是它像一阵清风,无形无色无味,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灵的琴弦,引发一连串奇妙的共鸣?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当我们亲身踏上修行之路,并不断探索、感悟之时,方能逐渐揭晓。
是指先天本自具足之“道心”,无染无住无执之“真心”,此“心”人人本具,迷在妄求,迷在后天尘缘染缚……
若无深入经藏,若无相遇善知识善巧方便指引,难以识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