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说,"而且这个漩涡似乎每隔固定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根据汤若望的推算,下一次开启的时间正好在两个月后。"
多尔衮突然说:"我记得祖先的传说中提到,进入'昆仑天渊'需要在特定的星象下诵读三种不同的咒语。这让我想起了血龙剑上的铭文"
"三种咒语"李修然若有所思,"就像三把钥匙。东方的'水相之道',西方的'星图真言',再加上极地的古老咒语。"
"各位,"郑芝龙开口道,"福船的改装需要至少二十天。我建议立即开始准备,同时派出快船收集沿途的天气信息。"
威廉点头:"我已经让人把最新的测绘仪器运来。此外,我们在巴达维亚还有一批特制的防寒装备,可以马上调运过来。"
,!
"关于船只改装,"郑芝龙展开一张图纸,"我们会采用郑和宝船的部分设计,特别是它的防风浪结构。同时结合荷兰战船的龙骨技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极地航行的安全性。"
威廉对着图纸仔细看了看:"确实精妙。不过我建议在船底加装铜皮,这是我们在北海航行时总结出的经验,可以有效防止冰层破坏船体。"
"说到防护,"卡洛琳娜插话道,"我在加勒比海时遇到一个来自格陵兰的老船长,他提到过一种特殊的鲸油处理方法,涂在船体上能够防寒。"
"这个我知道,"李修然说,"郑和的船队也用过类似的技术,他们管这个叫'龙涎香脂'。如果能结合这两种方法"
南怀仁突然从怀中取出一个奇特的仪器:"这是汤若望改良的测天仪,融合了中西方的天文观测技术。在极地这种特殊的磁场环境下,传统航海仪器可能会失效。"
纽曼接过仪器仔细端详:"精妙绝伦!这个设计完美解决了磁偏角的问题。如果配合我们新研发的六分仪"
"各位,"多尔衮突然开口,"别忘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在极地,每天都有超过20个小时是在黑暗中航行。"
"这一点我们早有准备,"威廉说着,示意手下搬来一个大箱子,"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信号灯,采用特殊的鲸油提炼物为燃料,即便在暴风雪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光源。"
"关于航线,"李修然铺开一张特制的海图,"我建议采取这样的路线:先沿着日本海岸线北上,在库页岛附近设立第一个补给点。"
卡洛琳娜指着地图继续说:"然后取道鄂霍次克海,这里有几个适合停靠的港湾。我的一些北欧海盗朋友在这片海域有固定的补给站。"
"这段航程最关键,"多尔衮说,"从这里开始会进入浮冰区。根据满族猎人的经验,这个季节的浮冰走向大致是这样的"他在地图上画出几条虚线。
纽曼拿出一本航海日志:"根据我们的观测记录,这片海域的洋流在夏季会形成一个特殊的漩涡,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可以利用这股洋流大大节省航程。"
"说到时机,"南怀仁翻开利玛窦的手稿,"根据记载,'昆仑天渊'的入口只有在特定的星象下才会显现。具体来说,需要天枢、天璇、天玑三星成一线的时候。"
"这个我们可以确定,"郑芝龙说,"根据天文历法推算,这种天象将在两个月零三天后出现,持续时间大约七天。"
"那么人员配置也需要最终确定了,"李修然说,"我建议每艘船都配备三个文明的代表:东方的航海专家,西方的科学家,以及精通极地生存的向导。"
威廉点头:"我同意。此外,我建议每艘船都配备至少一名医生和一名工匠。在极地环境下,设备故障和伤病都是大问题。"
"医生的话,"卡洛琳娜说,"马库斯医生可以带领一个医疗团队。他在热带和寒带的病症都很有研究。"
"关于物资储备,"李修然拿出一份清单,"除了常规的粮食和淡水,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是防寒物资,每个船员都需要三套防寒服,包括獭皮内衬和海豹皮外套。"
"这个我来负责,"多尔衮说,"满洲猎人有专门的防寒服制作技术,可以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活动。我已经派人联系了最好的工匠。"
卡洛琳娜接着说:"食物方面,我建议多储备一些防坏血病的食材。除了咸肉和干粮,每艘船都要储备足够的柑橘和酸菜。"
"说到这个,"马库斯医生走上前来,"我研制了一种特殊的营养糕,采用中药材和西方草药混合制成,可以补充船员们在极地环境中所需的各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