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拿绸缎写了起来《封黄石公为宣传部部长》
秦王政十七年,五月一日,秦王诏曰:
夫黄石公者,德厚而智深,才高而望崇。孤鉴其贤能,乃封之为宣传部部长,居二品之秩。
孤之治天下,欲使忠君爱国之思沦浃于民心,使黎庶咸知大义之所归。黄石公领此重任,将率僚属,展宣传之功。其于国中广布忠君之教,使臣民怀敬畏,晓效命君上者,为大义之首务。爱国之念,亦将如和风之遍吹九州,令百姓深知邦国者,身之所庇,心之所依,不可不护,不可不爱。
且夫引导百姓、左右舆论之事,亦在其责。公将察民之舆情,导以正道,使谣诼不起,使美善之风尚行于街巷。英雄者,国之脊梁,公亦将搜求豪杰之事,详加宣扬。于是忠臣义士、勇将贤相之伟业,得以彰于众人之耳目,为万民所钦仰,为后世所师法。
至于起草农历,此亦为关系民生国计之大事。公将精研天象,合于农时,定节气之先后,详岁月之递迁,使百姓得遵农时,岁有所获。
使大秦之民德化愈盛,舆论清正,英雄之名永传,历法之妙咸备。自此,大秦之宣传诸事,皆有望焕新貌而展宏途。
赢政:如何?
公子华:甚好,父王儿臣还有一事相求,
赢政:何事?
公子华抿了抿嘴唇,说道:“父王,今日是您生辰,儿臣希望您能拒绝百官贺礼,儿臣觉得官员之间互赠礼品,且在各种节日或是晋升之时,也有不少人向朝中重臣送礼,长此以往,恐怕会滋生不良的风气。”
嬴政的眉头微微皱起,他轻轻敲打着案几,缓缓说道:“华儿,这送礼之风,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可不少。一来,会让官员之间形成一种利益的纽带,可能会忽视真正的才能与功绩;二来,若是官员们心思都放在这送礼之上,又怎会全心全意为大秦的百姓谋福祉?”
公子华连连点头,应道:“父王圣明。儿臣以为,这送礼之风不加以遏制,就如同蛀虫一般,会慢慢侵蚀我大秦的根基。儿臣有一想法。”
嬴政眼中露出一丝好奇,抬手示意公子华继续说下去。
公子华:“父王,儿臣以为您作为大秦之君,可以做出表率。父王今后大可不收官员们送来的礼物,而是向他们索要一种特殊的贺礼。”
嬴政问道:“特殊的贺礼?”
公子华郑重其事地说道:“父王,这特殊的贺礼便是百官的政绩。每一位官员,无论身处何地,所司何职,都应以自己的政绩来向父王贺礼。比如郡县的官员,若能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人口增长、农桑繁荣、治安良好,这便是他们献给父王最好的礼物;而朝中官员,若能制定出利国利民的政策,推动大秦的法治建设,或是为军事的发展出谋划策,那也是一份厚重的贺礼。这样一来,父王既可以清楚地了解百官的作为,同时也能够向大秦上下表明父王所重视的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而非那些华而不实的礼物。”
嬴政听了公子华的话,眼中渐渐露出了赞赏之色。他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一边走一边思索着公子华的提议。这确实是一个改变风气,同时也能加强对官员考核与管理的好办法。
赢政:“华儿,你的这个提议甚好,如此一来,可与你之前所提的考核相结合,此计可谓是一举多得。孤作为秦王,理应为大秦的长治久安以身作则。若孤收受那些阿谀奉承之人送来的礼物,只会让更多的官员心思歪邪。但若是孤只看重政绩,那么百官必然会努力去做出成绩,为大秦的发展添砖加瓦。”
公子华:“谢父王认可,一旦王上推行此举,整个大秦的官场风气必定会焕然一新。”
嬴政回到案几后坐下,手指轻轻摩挲着案角,进一步说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改变送礼之风的举措,更是一种激励官员积极作为的制度。孤要让大秦的官员们明白,只有真正为国家、为百姓做出贡献,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才能得到孤的赏识与重用。而且,就如你所说将政绩的考核细化,不同的官职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公子华:“父王英明,细化考核标准,便能精准地衡量每一位官员的功绩,避免出现浑水摸鱼之人。例如地方的县令,考核便可以围绕着土地开垦、水利建设、赋税征收、民众教化等方面。而对于掌管军事的将领,则可以以作战的胜利次数、士兵的训练成果、边疆的稳定情况等来考核。”
嬴政兴奋地说道:“正是如此。同时,孤还要锦衣卫,能够深入到地方与朝廷的各个角落,